中国道路运输网 >> 运输管理 >> 运输研究 >> 正文
[河南]武陟县农村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索玉林 2012年11月13日16:25

    农村公共交通是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满足出行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每年人代会期间都有一些人大代表提出相关建议意见,城乡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推动武陟县城乡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关于做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调研报告的通知》要求,武陟县交通运输局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农村城乡公共交通事业现状、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对未来的发展引发出一些思考。

    一、农村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全县共有乡镇14个、行政村367个,县境内有武陟、老田庵两个火车站,是黄河北岸重要的货物装卸站。省道S233线连接邻县修武,S235线从焦作市区贯纵武陟县域西部,郑(州)晋(城)高速、济(源)东(明)高速贯穿东西,郑(州)常(平)、新(乡)洛(阳)两条省道穿城而过,与600余条乡村公路共同构成了干支分明、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近年来,武陟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三农”工作的政策机遇,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建养并重”的原则,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面加大公路交通建设管理力度,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水平快速提升。2010年以来,全县共新修改建农村公路170余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73.056公里,其中:县道288.393公里,乡道346.702公里,村道590.346公里,专用公路47.615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148.03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二、农村公共交通取得的成效

    武陟县农村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从走不了到走得了的飞跃,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出行难问题。城乡公共交通在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改善城乡交通结构、推进城市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农村公交基本实现“零换乘”。目前,全县拥有客运企业5家,分别为永通、安达、益福、胜利公交、宇航客运公司;二级客运站2家,乡镇客运站15家,农村客运招呼站293个,农村客运车辆119辆,起点均为武陟县城,辐射14个镇和绝大多数行政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节奏,方便了农村居民走亲访友、看病就医、外出乘车、购物消费等生产生活活动,基本实现群众乘车“零换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近年来,武陟县紧紧围绕上级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等政策机遇,大力度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出行环境。目前,全县14个乡镇共拥有乡道24条,分别为:Y001徐沁线、Y002王幸线、Y003三代线、Y004南刘线、Y005南渠线、Y006王詹线、Y007东张线、Y008安五线、Y009安北线、Y010 观大线、Y011 铺东线、Y012 北刘线、Y015 詹小线、Y016 南余线、Y018 韩裴线、Y019 驾崔线、Y020 雎官线、Y022 李陶线、Y024 后北线、Y026 滑孟线、Y030 武蒯线、Y032 朱东线、Y034 西驾线、Y036 陟常线。其中,13条道路等级为三级,11条道路等级为四级。拥有村道293条。初步形成了快速通达网络格局,为城乡公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农村公路养护模式不断创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问题,采取了县、乡(镇)、村三级管护措施,即:县道县管、乡(镇)道乡(镇)管、村道村管的管护模式,县道由县交通运输局组织农管部门养护人员进行养护,并定期对道路养护成果进行评比,具体分为一、二、三等级,对评出的优秀等级路段,除对养护人员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外,还组织全体养护人员进行参观学习,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各乡(镇)、村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村内道路由各村自行养护。村外道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不少乡(镇)、村将村外道路进行养护承包,再由承包单位组织养护人员进行日常养护管理,村外道路由附属乡村划定取土范围,养护单位负责挖出边沟,培护路肩,路肩宽度基本都达到了1.5米以上,农村公路养护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转变。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1.统筹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意识还不到位。各级对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认识还有差距,没有真正将此作为一项公益性的民生工程,投入少、支持不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对城乡客运的职能转换不快,全面履职还有欠缺,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轻路桥管理和运输,没有建立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虽然近几年全县农桥农路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农村公路设计标准普遍较低,极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大型车辆的损坏。

    3、农村道路养护资金缺乏。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建设、养护任务更加繁重,县级财政资金有限,上级补助资金与建设、养护实际支出相比仍有较大缺口。

    四、下步工作措施及建设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走出家门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没有城乡公交的优先快速发展,无疑将会影响推进现代化进程,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因此,群众理应有一个更加舒适方便的出行环境,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快、走得好的飞跃。为此,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农村公路养护。加大投入,保证人力,完善制度,切实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严格农村公路两侧建筑红线控制,坚决打击挤占破坏公路行为;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深入开展农村公路隐患排查整改,完善公路安全设施,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同时,继续保持非法超限超载治理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二要牢固确立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建议县政府继续秉承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把有效改善和发展城乡公共交通作为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府重点工作议程,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政策扶持、市场互动的机制。要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专门组织,具体负责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共同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

    三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城乡公共交通。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公安、城建等相关部门根据我县特点和实际情况,并在借鉴周边先进地区做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城乡公交发展方案,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要结合城区的发展情况,依据统一编排的线网结构和运力配置,逐步完善城区公交,拓展服务范围,增加线路和班次。要科学合理选择1-2个财力充分、条件具备和群众需求迫切的乡(镇),进行乡(镇)村公交先行试点,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开,真正实现由“村村通公路”到“村村通客车”。

    四要不断提高城乡公交经营管理服务水平。明确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和行业化监管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经营主体,调整客运市场营运模式,实行一体化经营。要积极推进公车公营,客运企业必须规范经营,不得以承包、租赁、挂靠、合作等方式变相转让经营权,企业统一经营管理车辆,并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和安全管理责任,从而切实改变城乡客运秩序乱、服务差、效益低等状况。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城乡公共交通的安全监管责任,理顺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加大公交安全的投入和执法力度。加强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城乡客运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寻求体系上的覆盖率和乘车率,形式上的高端化和多样化,效果上的和谐性和统一性,使城乡公交真正成为“城乡流动的窗口”,切实使这项实事工程真正普惠于民。

(值班编辑:吕海凤)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