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地方动态 >> 正文
[海南]州交通建设与道路运输双翼齐飞
来源:丁永红 新民认证 2010年12月7日11:50

    地作琵琶路作弦。 “十一五”期间,海南州交通事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五年来,在海南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交通厅等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州实施的一系列有利于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构建安全便捷优质文明交通为目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社会保障能力。交通事业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城乡交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地作琵琶路作弦。“十一五”期间,海南州交通事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五年来,在海南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交通厅等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州实施的一系列有利于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构建安全便捷优质文明交通为目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社会保障能力。交通事业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城乡交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公路交通日新月异

  “十一五”期间,海南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51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8.45亿元的2.66倍。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占整个州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六分之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就年度投资而言,2010年预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51亿元,是2005年投资1.83亿元的3倍,今昔投资之差是无法比拟的。

  公路网结构日趋优化。按照“规模充分、功能完善、等级合理、形态稳定”的公路网建设与发展目标,“十一五”以来,海南州公路通车里程快速增加,由2005年的6015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8980公里,五年间增加里程2965公里,增长了近50%。

  “十一五”以来,海南州境内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县际公路通道和农村公路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0年底,以州府恰卜恰为中心,以国省道青藏公路(G109线)、青康公路(G214线)、西久公路(S101线)为横轴线,以河卡山南至南巴滩公路、大水桥至黄沙头公路、青海湖至贵德公路、尕海滩至过马营公路为纵轴线,县乡村地方道路为补充,连接黄河两岸五县36个乡镇的“三横四纵”公路网主骨架通道初步形成,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及经济联系明显加强。

  60多岁的共和县龙羊峡镇村民桑杰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共和县城的路都是土路,路面坑坑洼洼,寸步难行,要是去城里看病或买东西,需要步行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但最近几年,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沙石路变成了柏油路,村道变成了硬化路。如今,路宽了,车多了,出行方便多了。”

  “十一五”以来,海南州农村公路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牧区公路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2006年,在全省六州中率先实现了县县通油路目标,2009年实现了所有乡镇通四级以上油路(水泥路)目标,到2010年底,全州430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了通公路目标,其中308个通了油路或水泥路,建制村通达率为100%,通畅率为72%。

  交通运输安全便捷

  随着海南州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获得了长足发展。到2010年底,全州拥有等级汽车客运站22个,比2005年增加了12个;营运性达到客车776辆,比2005年增加了103辆;营运性货车达到3466辆,比2005年增加了1301辆;客运班线达到69条,班线客运企业7户,出租企业9户,公交企业3户,维修企业137个,综合性能检测站1个,驾培学校3个,均比“十五”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公路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网络结构不断趋于完善。共和、贵德县以县府为中心,分别形成了覆盖范围50公里和20公里的城乡公交一体网络。公路运输车辆逐渐向大型化、专用化、厢式化发展,推动了快速客运、快速货运以及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崛起,推动了传统客货运输向新型现代化客货运输发展,促进了贵德重点的全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公路运输逐步实现向快捷、舒适、安全、高效转变,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加快形成。

  随着客车的升级换代,很多车都装配了车载电视,给乘客增添了许多乐趣,冲淡了旅途的枯燥漫长。由于路况越来越好,途中人们也很少感到疲惫。各县大部分地区还开通了公交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值班编辑:兰霞)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