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道路客运发展的问题接二连三,特别是2009年以来,油价不断上升,挤占了客运企业的利润空间;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诱发了道路客运经营者对成本大幅增加的恐惧心理;铁路提速,道路客运业不得不思考下一步将何去何从。2009年,道路客运业已经走到一个不得不谨慎选择的岔路口。
当涨声响起,当抉择在即,当成本高企,当利润渐失,道路客运业再次被狂潮推向风口浪尖。
站在构建现代大交通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高度,重新审视道路客运的市场定位,研究发挥道路客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成为确保道路客运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广大运输企业的一致愿望。
燃油税费改革助推节能降耗
2009年1月1日,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开始实施。秉承“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改革犹如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燃油消耗成本在客运企业成本构成要素中属于直接变动成本,随着不断刷新纪录的高油价,道路运输企业迅速转换思路,调整发展方式,在摸索中找寻一条生存之路。
起初,部分客运企业面对利润空间逐步狭窄的境况,为了降低成本,有的减少了发班密度,有的停运了部分班线。但是,这亦非良策。虽然这样的做法会使客运企业成本随营运车次和车辆的减少而减少,但却面临另外一种资源的浪费:部分客运班车闲置,没有其他替代性的使用方向。同时,发班密度的减少,使得公路客运随到随走的优势难以发挥,从而在多元运输模式竞争时少了一些筹码。实践中,企业渐渐了解到,建设能源节约型企业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的发展趋势,是应对燃油税费改革实施后,创造新的利润空间的有效措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晓峰说,燃油税费改革实施之后,基于利益考虑,经营者会精打细算,降低油耗,利益的驱使会迅速使这种行为成为千百万运营者的共同选择,这也正是政府所期望的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的结果。
结构调整促产业升级
道路运输企业通过加快内部调整、优化运力结构,大力发展公司化、集约化经营,企业之间合纵连横,形成规模化经营,以更好地应对成本压力。以西宝线为例,公司化改造与大容量双层客车的应用成为客运企业谋求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改造之前,经营西宝高速公路直达班线的道路运输企业有7家,运营客车105辆。过多的经营者不仅打破了该线路上客运市场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还引发了互相降价的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经营效益日益下滑。实施结构调整之后,经营主体由原来的7家变为两家,客车也减少至39辆,班线分布更合理,运力投入的计划性也更强,实载率也上升至8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率。安徽交通运输集团汽运公司进行“新干线”扩张战略,在公司组建后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该企业先后并购重组了安庆、巢湖、宣城三市的汽运公司。三年多来,该公司市场份额由原来的5%扩大到现在的25%,利润翻了6倍。
不可否认,道路客运业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增长需求,只是旅客容易基于价格和服务等问题发生购买转移。如果因油价上涨,成本加大,导致运价无法压低时,道路客运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自身服务方法、改善交易方式和创新改革来保持增长率,以拓宽市场。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寻求新定位
油价“凶猛”,的确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铁路与民航等其他运输方式也犹如奔腾的洪流,把道路客运逼上了“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6万公里以上的“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客运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大发展,提高了铁路竞争实力;民航客运虽然在客运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航客运的发展速度也十分迅速。因此,近三年来我国道路客运呈现的发展特点,应视为在三种客运方式的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经市场调节引发的道路客运发生客源结构变化的结果。
2009年4月1日,随着合武铁路正式开行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合肥至汉口班线由原来的近8小时路程缩短至两小时,武汉到南京也缩短为3个小时。南京、合肥、武汉三点一线,标志着江苏省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当动车组呼啸着穿越城市、驶过村庄的时候,许多道路客运企业也纷纷开始下调宁汉班线的票价。现在南京开往武汉的班车票价已由原来的208元降至110元,相当于打了对折。尽管如此,武汉班线的上座率仍旧差强人意。面对“强敌”入侵,一场道路客运企业自我救赎的探索与转型已然展开。
针对动车组开通后对汽车长途客运业务的影响,许多企业已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城郊班线和节点班线,以开拓新的效益增长点。以江苏为例,2009年3月27日,南京中央门客运站和东站至南京禄口机场节点运输大巴正式开通,禄口机场地区已然实现换乘“零距离”。同时,南京长客集团还建立了多个城郊客运站,这些站点都有长途客车直接去配客,省去进城中转的时间,从而实现点对点运输。浙江衢州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自救政策则是,选择部分热线进行改造,发展为快客班车,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开发铁路盲区新客运班线。福建客运企业利用“门到门”运输优势,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市场,积极主动做好铁路末梢的旅客转运延伸服务,并推动发展旅游客运和包车业务,打造旅游客运“精品”。
目前,绝大多数的道路客运企业已经开始调整思路,一种是具有较强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规模较大的企业,继续发挥自身运输网络大、资金雄厚的优势,顶住压力,通过调整运营班次、车辆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在新的环境下继续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一种是转变业务重心,转向中短途区域性运输市场,从事城乡旅客运输、旅游客运或农村客运。总之,面对新局面,客运企业必须注重市场调查,重新定位,谋求变化。
除了自救,企业还热切呼吁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客运企业仍然存在“多、小、散、弱”的状况,数量多、规模小的产业发展现状成为制约道路客运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的瓶颈。运管部门应该出台政策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实施整合,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做大做强。
面对新形势,2010年道路客运企业应把加速企业发展的着力点从以前孤立地考虑自身发展的措施,转移到从社会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企业管理现代化两方面把握资源合理化配置的需求上来,把竞争作为动力,在竞争中注重协调,做到主动适应、主动配合、主动挖潜,相信会有助于客运企业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并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