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运输管理 >> 运输研究 >> 正文
[湖北]关于实施襄线城际客运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杨红霞 2013年10月30日13:15

  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在城乡道路畅通、客运场站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客运网络体系高效运作的条件下,城乡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相互融合,充分利用客运资源,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出行要求,以达到城乡客运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方式等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为构建适合我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模式,经过半年多探索和完善,初步以“襄宜线城际客运公交化”为实验实施重点。今年上半年,就城际公交课题专程赴宜昌、十堰、谷城、老河口等地对城际客运公交化进行取经和交流,并实地走访了公交客运公司,参加了襄阳市运管处组织召开的全市城际客运一体化会议。现就实施襄宜线城际客运公交化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襄宜线路客运基本情况

  (一)线路营运车辆情况:襄宜线现有客运班车42台,其中宜城籍30台,属顺达公司,车型为19-33座高一级客车;襄阳籍12台,分属襄阳恒达公司1台、襄阳运鑫公司5台、襄阳神州运业6台,均为20-33座高一级客车。途径207国道相关客运线路还包括宜城至砖庙农村客运班车7台;襄阳至欧庙、樊城广场至化工园等各相关沿线车辆近30余台。

  (二)线路车辆运营情况:该线路所有车辆均在宜城客运中心站、襄城客运站、襄阳新华市场客运站、襄阳中心客运站进站排班,所有车辆均采取滚动式发班,全天发班约160班次,日发送旅客约3600人,票价为15-16元/人。

  (三)线路车辆经营情况:客运线路经营权由道路运政部门许可给宜城顺达公司、襄阳恒达公司、襄阳运鑫公司和襄阳神州运业。单台营运车辆由数个甚至几十个参股人员投资合伙购买经营,由一人出面与公司签订线路经营合同,客运线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有客运线路由个人投入车辆经营管理模式,服务质量无法保障。

  二、实施襄宜线城际客运公交化意义

  襄宜线城际公交开通,顺应襄宜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加快实现市县对接,拉近城乡距离,提升城市交通品位,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一)利于广大市民出行。襄宜线城际公交开通,将更好体现便民利民原则,为百姓提供更好的经济、安全、便捷、舒适出行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沿线百姓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二)利于提升城市交通品位。开通襄宜线城际公交,是实现市县跨越发展、互动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3+3”城市创建和提升城市形象及品味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市县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市县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和人文对接。

  (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城际公交开通,有利于提升城市周边地区土地利用价值,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有利于两地交往交流,推进旅游购物、观光农业、乡间乐等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利于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开通城际公交,将从根本上解决车辆所有权与线路经营权剥离问题,优化交通经营方式,加强服务质量与行业安全管理,利于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施城际客运公交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运输企业产生的影响。1、城际公交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一种运输方式,公交票价低廉,设备高端,营运成本相对抬高,政府部门将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相当经济压力。2、企业经营效益在一定阶段内会有所下降,企业资质也会相应降低。3、国家投资和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如前期投入的站场、设施设备等有一定的损失。4、现有4家企业42台的近50名驾驶员,在开通公交后将面临再就业或转岗问题。

  (二)对客运车辆经营者造成的影响。襄宜线参营人员一部分为失业或下岗人员,一部分为投资者,他们对车辆的收益、线路的增值预期普遍过高,一旦停止营运,经济收入及投资将受到损失。同时开通城际公交后将间接影响7台宜城至砖庙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收入。

  (三)可能诱发的纠纷和矛盾。襄宜线属承包经营,股东多,整合难度大。由于该线路每台车的线路经营许可期限参差不齐,统一终止行政许可难度相对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集体罢运或上访等群体性事件。

  四、实施襄宜城际公交的可行性做法

  (一)政府主导,推动城际公交改造。一是政府主导,成立领导小组,落实部门职责,加强配合,依法行政;二是深入宣传,包保到位。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公车公营意义、群众呼声,向社会、车主进行广泛宣传,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支持和车主理解。实施“一对一”包保,落实干部包思想工作、包按时交车、包信访稳定的“三包”责任制;三是科学预警,突出稳定。要把稳定放在突出位置,随机监控补偿工作事态,切实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演练,确保关键节点化解矛盾,防控事态。

    (二)因线制宜,妥善处置原有客运班线。开通城际公交,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对公交资源的重新配置,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将对原线路客运业主带来一定冲击,对客运行业产生一定震荡,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为此选定两种实施方案:

  方案一:实施“政府收购、公交运营”经营模式。即政府在统一对原经营权回购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经营权取得与退出制度。由政府对宜城至襄阳、宜城至小河、襄阳至宜城线路车辆进行评估,实施统一收购,重新购置车辆,统一投入市场,由成立的市公交公司独立经营。对现经营企业和经营者进行合理补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车公营、经营管理规范、安全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目标。

  方案二:实施“优化主体、民营参股”改造模式。可以在政府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由企业进行,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撑,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由企业按照“见股不见车”(用车辆作为股份入股)、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在车辆更新时企业回购等方式推行公司化改造,鼓励通过改制、重组、并购、联合经营等方式优化主体结构,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支持同一线路不同经营主体间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三)合理补偿,妥善安置相关人员。按照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原则,政府给予经营者合理资金补偿,安排经营人员就业。按照公平自愿原则,企业优先聘用现经营驾乘人员就业,按规定发放就业驾乘人员工资;对不符合城乡客运从业人员资质和不愿意进入客运公司人员,由政府和企业给予合理经济补偿安置分流。

  (四)让利于民,降低票价让百姓受益。城际公交作为短途客运的主要运营方式,定价是敏感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利益和企业经济效益。我市将遵循“适时开通,平稳推进”原则,从运营成本、单趟里程以及便民惠民等因素综合考虑,报请市发改委论证并批复票价。推动智能化公交发展,启用无人售票和自动报站系统等,使公交服务更加人性化。

  (五)准确定位,确保车型美观实用。襄宜线路线长、运载量大,为展示城市形象,彰显我市特色,城际公交车辆的选择要求舒适、宽敞、行驶平稳。为此,市公交公司将采取是循环发班制,车辆数量不低于42台,以较高标准、档次、质量的公交车辆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六)高频班次,体现城际公交方便快捷。本着便民快捷原则,城际公交在班次安排上不断调整完善。早晚高峰时段每隔10分钟一趟,低峰时段每隔15分钟一趟。线路班次根据假期高峰及客流量变化适当调整。为了科学安排班次,城际公交采用最新的GPS智能调度系统,根据流量、路况、时间段及安全运营情况进行智能调度。

  (七)优质服务,打造城际公交服务品牌。襄宜线城际公交开通,是我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为建设优质、高效的城际公交服务体系,运输企业从各线路选拔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司机担任本线路驾驶员。加强内部管理,结合“双创”工作和“微笑服务、温馨交通”主题教育,开展司乘人员星级服务活动,促进公交运营规范,提升服务水平。

  五、实施襄宜城际公交改造的两点建议

  (一)政府高度重视。以推动市县经济发展,打造半小时公交经济圈为目标,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公交改造列为城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加强政府主导,强力推进。

   (二)要科学论证评估。我市应组建专班对相关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社会效益、政治影响以及风险预期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和评估,工作推进中既要求细致,又讲究策略。

(值班编辑:杨艳梅)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