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运输管理 >> 运输研究 >> 正文
[湖南]践行科学发展观基层公安政治强警之正能量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曾宏忠 2013年3月14日11:48
    近些年来,我们基层公安交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工作思路,创新队伍建设方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法规范、群众满意的公安警队方面取得一定实效。自2008年来的五年综合考评中,大队先后被授予 “全省市级公安交警部门综合考评优秀单位”称号,并因连续多年进入先进类单位而获得“综合考评特别奖”,被市人民政府评为“抗冰救灾先进集体”、“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全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市推进项目服务优胜单位,5名干警被评为省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先进个人,2名干警被评为省抗冰救灾先进个人,7名干警被评为常德市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先进个人,10余名干警荣立三等功。并有德山莲池路标准示范岗负责人何洪、事故处理中队副中队长黄伟圣2名同志评为全市“十佳交警”和“爱民模范”。正是这样一批优秀典型人物引领,大队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为交通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站在全新的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重新审视了当前队伍中的问题,发现主要有:一是思想观念呈多元化状态,思想领域受现实不同程度影响。二是学习意识缺失时代紧迫感不强,规范执法与正规化目标有差距。三是基础交管工作量逐年增加,总体任务日趋繁重压力大。

    因此,我们认为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铸就与时俱进高素质基层公安交警队伍,乃政治强警之正能量,应着力从制度层面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治强警求实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方法,坚持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现代管理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科学发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队伍建设中的方向性、瓶颈性、操作性的具体问题,通过钻研,将理论转化为谋划队伍科学发展的思路、方法和具体实践能力。由于观念是人行为的先导,因此,一直以来,我将“政治强警”作为工作的重中之中。首先,正视队伍的思想现状以及不适应发展的管理方式、不能逾越的政治经济体制等,勇于改革旧的传统观念,敢抓敢管;其次,鼓励民警到社会实践中接受“再教育”,让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组织民警积极投身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中,不但能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还促使民警提高素质和能力。再次,通过警务督查等多种形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日常具体工作中开展了不同内容的警务督查活动,观看了《情暖万家》、《增强公仆意识,永做人民公仆》等反腐倡廉电影、专题片,对民警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并组织民警学习身边发生的违纪、违禁通报,使民警深刻明白违纪的政治代价、经济代价,家庭代价,从而不敢违、不愿违、不能违,筑牢了民警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与领导班子成员先后走访了个别干警家里,对思想有偏差的民警耐心做思想教育工作,寻求民警家人的支持,以单位和家庭力量共同帮助民警整改,促进其端正思想,不断进步。

    第二,规范执法鼓实劲。一是培训:立足“求实”,讲究“辩证”。一方面,交警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人和服务者,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因此,需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相当的认识和掌握,就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永葆忠于党和祖国的政治本色,这样基层民警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全面、准确、灵活地按政策办事的执法者。基层警队学习教育始终坚持“领导带头,骨干带动,分层培训,全员提高”的思路,坚持不懈地强化民警的政治理论学习,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民警头脑,不断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做到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成熟,为提高执法质量奠定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及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及规律。一直以来,基层交警部门都在贯彻执行国家法规、条例、规章制度,依法对道路交通安全实行统一管理,负责交通秩序、机动车辆、驾驶员管理,还有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和交通设施安装、维修、管理等。交警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人们的生活出行更安定更和谐。然而,严格、文明、公正的执法往往也会带来群众的不理解甚至抱怨,人们对交警的负面舆论越来越多。因此,要十分注重民警主动服务热情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技能的培训,通过开展执法理念教育,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和乐于奉献的无私精神,通过不断加强民警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执法:重视“质量”,提高“水平”。执法质量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形象,首先,队伍领导要“在其位、谋其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把执法质量抓紧、抓细、抓实、抓出实效,把民警的思想引导到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素质,确保执法质量上来,坚持做到学习业务常灌输,开展工作勤提醒,具体执法多指导,日常管理重规范。同时开展“执法标兵”、“优秀警察”等评比活动,使民警能从中感受到提高执法质量的紧迫感、使命感,并以此让民警挖根源找不足、析原因明方向,真正有效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

    第三,从优待警办实事。一是注重人性化待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这不仅要体现在对待交通参与者的人性化,还要体现在对待交通管理者——交警的人性化,我们不能以牺牲警察个人利益为代价,应该使我们的民警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正视疲劳作战、身心疲惫现象,通过完善休假疗养制度、合理回报待遇、提供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等等,使民警职业认可性增强,更加坚定为交管事业拼搏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注重想警所想、急警所急、帮警所需。在倡导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交警也是广大群众中的一员,要想方设法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消除民警后顾之忧。要经常深入到民警中去,摸症结解疑难,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大、民警反映强烈的岗位中去了解情况,想警所想,急警所急,帮警所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坚持民警生病住院必访,家有困难必访,家庭重大矛盾冲突必访等,及时送去组织的关怀,从身心上爱护民警,同时,对个别有工作倦意和抱怨情绪的民警进行真诚地沟通和交流,耐心劝导,理解其难处,并通过电话、短信、家访等形式对其家人进行慰问,了解实际困难,帮助其走出误区和困境。三是注重尝试交管业务社会化。道路交通管理线长面广,仅凭交通警察有效运作,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安全管理质量是不够的,因此,可考虑允许其他组织提供部分交通管理服务,使公民有参与道路交通管理的机会。这些社会力量应当在交警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并不是与交警形成竞争,而是有效减少交警非专业务工作量,从而提高专业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障其正常开展的时间和精力。四是注重民警心理健康保障。基层交警要重视和定期举办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辅导座谈,设置民警心理咨询辅导室等。坚持在民警中开展“心系警心”主题活动和谈心交心活动,则是沟通思想、了解情况的重要渠道,与民警谈心时更注重平等交流平台上的有效沟通,会以诚相待、以心交心,在遇到民警有思想包袱或压力不愿意讲心里话,通过领导与民警、中层骨干与民警、老民警与新民警之间多种形式的交心谈心等方式循循善诱,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氛围,从而把“说教式”的灌输变成“讨论式”交流,以促进民警身心的健康发展。
(值班编辑:吕海凤)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