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国内的商用车厂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了最核心的部件――发动机:福田汽车与康明斯签署了正式合资协议,旗下的天津珀金斯欧Ⅳ天然气发动机正式上市,潍柴动力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WD12大马力柴油机,一汽道依茨国Ⅲ(相当于欧Ⅲ)发动机批量下线。动作之频繁,实属罕见。
满足国Ⅲ、节油
“国内的商用车在外形上基本类似,内饰又不是商用车的强项,只好拿发动机来进行竞争了!”中国重汽一位负责人对记者称。作为一辆车的核心部分,发动机的价值几乎占据了整辆车价值的1/4,且商用车每年行驶的里程超过10万公里,因此发动机的好坏也自然成为一辆车的最主要卖点。
此前国内发动机的排放标准主要是欧Ⅱ,北京和广州将着手准备欧Ⅲ的排放标准,不少厂家还心存侥幸,希望能在其他尚未执行的地方再“捞”上一把。但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已公开表态,我国将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实施国家第三(欧Ⅲ)、第四(欧Ⅳ)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
据介绍,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优化机动车工业发展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每台发动机而言,每实施一个新阶段排放标准,其单机污染物排放量就会降低30%以上。在中国来说,为提高环保的水平,不排除加快实施更高标准排放的可能,对于商用车厂家来说,只能是未雨绸缪,提前达到标准,于今年底之前抢先推出市场也不足为奇了。记者也注意到,在最近推出的发动机中,都把欧Ⅲ、欧Ⅳ标准的说明,摆在了显眼的位置。
在油价高涨的今天,油耗自然成为商用车发动机主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刚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卡车节油大赛”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大厂家都大肆宣扬自己所获得的好成绩。记者也注意到,10月份推出的新发动机都宣称自己比竞争对手节油。
利用合作伙伴开拓国际市场
“仅靠目前国内的力量开发全新发动机还不行,新款的发动机基本上是与国外厂家合作,国内厂家可以运用合作伙伴的网络打进国际市场!”一位多年研究国内商用车的业内人士称。
无论是福田、还是一汽近期开发的发动机都是借助外方的力量研制而成,即使是号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潍柴动力公司,其推出的WD12大马力柴油机也采用了欧洲技术。“国内的市场变化太快,如果全靠自己开发,时间长,风险大,用别人的成熟技术较为保险。”该人士称。
事实上,在德国,欧Ⅳ标准已经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并开始研究欧Ⅴ排放。南汽跃进与南京依维柯今年合并时就表示,希望借助依维柯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开拓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用车的销量同比去年增加了7万多辆,其中出口占2万多辆。与以往内需贡献为主相比,出口的大幅度增加是商用车尤其是重型货车的重要贡献。目前国内几乎每个商用车都有或多或少的出口业务,有的比例甚至接近一半,通过发动机合作关系借助外方网络来开拓市场不失为一条途径。
11-7·英瑞杰汽车系统公司落户东湖开发区 11-6·瀚德汽车产品苏州新厂落成 11-3·青岛双星:轮胎飘洋过海进沙特 11-3·市场增长带动柴油机电控系统革新 10-30·博世继续加大在中国投资,苏州车辆试验路启用 10-30·韩国锦湖集团在越南投资1.5亿美元建轮胎厂 10-30·WTO将调查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 10-30·“年度十佳发动机”数据评审及试车阶段结束 10-30·合资受阻、并购频繁 零部件投资水深火热 10-27·维柴动力在越举办展销会 10-26·珀金斯新天然气欧IV发动机在津下线 6-8·国际零部件巨头增资建厂 立足中国辐射全球 6-8·客车底盘生产权有望年内放开 6-7·康宁推出用于轻型柴油车辆的颗粒捕集器 6-7·江铃VM发动机实行国际竞争性公开招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