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这些商用车动力的“扛把子” 你必须服气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7年3月23日22:4

  选对一款发动机不容易,一款发动机得到用户的信赖同样不易!

  3月23日,“第六届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带你走进商用车动力的信赖之旅!


获奖企业及嘉宾合影

  
  都谁得奖啦


  本届评选延续了往届用户调查、网络投票及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牵头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这三个环节,最终评出重型、轻型、新能源组“我信赖的动力奖”和“我信赖的零部件奖”,来自真实用户数据的“金牌发动机奖”和专家评审组推荐的“最具市场潜力奖”等奖项也各有归属。

  3月23日下午,第六届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在京举行颁奖典礼,在行业领导、专家学者、用户以及来自发动机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的数百位嘉宾见证下,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春雷,《中国汽车报》总编辑何伟,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等领导为获奖企业代表颁发了奖杯。


李春雷


  邢敏

  自2011年首届“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活动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六届。一路走来,“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与中国内燃机行业尤其是在商用车动力领域众多优秀的企业同行,在为用户设计开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维修保养等方面得到用户满意产品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为我国的交通运输以及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据主办方介绍,评选一直坚持专家委员会的专业、独立,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正、权威;注重评审体系的科学性,综合市场评价、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企业管理体系评价、行业影响力评价、企业特色及产品竞争力评价以及评审专家组综合加权等多项指标。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在走访用户实际使用情况之外,组委会组织调查小组,特别考察了玉柴、上菲红、华源莱动、江淮发动机、江西五十铃、吉利商用车等国内多家企业,实地了解行业制造体系的设备水平和研发能力,对发动机行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全方位的展示。

  获奖的发动机堪称“史上最强”

  不论从参评机型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本届“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都堪称“史上最强”——参评产品涵盖了市场上主流主机厂生产的发动机,参评数量是历年之最;所参评产品均达到国五排放;首次有甲醇发动机和混合动力发动机参评;参评产品均有自己先进独特的技术特点;发动机主要配套零部件国产企业占大多数。

  本届动力评选的第一大特点,是重型柴油机的排量有了很大提升。本次获得“我信赖的动力”奖项的重型组发动机个个都算得上大马力,这也反映了目前高速物流行业对重卡的需求。它们是: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澎湃体验而且引爆了市场热情的潍柴蓝擎WP13发动机;集合重型发动机高端技术,B10寿命达到160万公里的玉柴YC6K-50发动机;来自全球最先进的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之一,研发之初就充分调研了中国用户需求的福田康明斯ISGe12发动机;8.7升的排量实现400马力的动力,重量不过835千克,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先进水平的上菲红Cursor9发动机。


何光远(中)为潍柴(左)、玉柴(右)代表颁奖


  李春雷(左)为福田康明斯(右)、上菲红(中)代表颁奖


  此次参评的轻型发动机则是各有特点,技术、专利体现了较高水平,显示出轻型柴油机技术已经有了突出进步。轻型组获奖的华源莱动K15发动机汲取国内外柴油机先进技术之精华,走正向设计之路,关键部件全部国产;江淮发动机2.7CTI产品以客户价值为导向,可靠性好、油耗低、动力性出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为轻型车用户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源;驰骋市场多年的江西五十铃JE493ZLQ5发动机依然焕发着青春的气息,是老用户的最爱,让新用户也有了深爱的理由;江淮纳威司达MF3.2H发动机凸显来自美国柴油机的技术特点,配套于江淮帅铃、骏铃宽体轻型车,拓展了轻型车的应用领域。


 何伟(中)为江淮发动机(左)、华源莱动(右)代表颁奖


  魏安力(中)为江西五十铃(右)、江淮纳威司达(左)企业代表颁奖

  同样是轻型发动机,云内动力研发出比较有特色的混合动力,摘得了“我信赖的动力”奖项新能源组的桂冠。云内这款DEV D25TCIE发动机及其绿控GC-AMT-5QT400H混合动力总成,获得国内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已成功配套国内多款轻型车,开创了我国第一款轻型车的柴油混合动力总成的新纪录,成为油电混合技术运用的典范。这说明发动机企业在排放升级大战中,尤其面对新能源份额增长的局面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备战、潜心研发。



  云内代表(右)领奖

  最具有市场参考价值的“金牌发动机”奖项则被一汽锡柴CA6DM2-46E51获得。这款在11升发动机平台市场占有率超过55%、2016年国内销量最大的机型,可谓实至名归。来自郑州的金牌用户、同时也是锡柴铁杆用户的耿开学表示,该公司165辆车里,有十几辆匹配锡柴发动机的车辆已经行驶200万公里无大修,其中一辆达到了行驶300万公里无大修。“锡柴发动机,挣钱机器,我为锡柴加油!”他说。


锡柴代表(左)领奖


  沿用了成熟的乘用车技术路线,吉利带来了远程动力GS210FM5甲醇发动机参加本届评选。这款发动机在专家评审会上备受关注,就产品本身的技术实力和性能指标而言,它俨然已经是评审会专家眼中的“明日之星”,获得了“最具市场潜力奖”。


 何光远(左)为吉利代表(右)颁奖


  “我信赖的零部件”奖是本届评选中最值得关注的亮点。汽车零部件是我国汽车工业的软肋,尤其是核心零部件领域,基本上被国外厂家垄断。在本届评选中获奖的辽阳新风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达菲特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投入和潜心研发,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都有了质的提升,在燃油系统、滤清系统和后处理系统等零部件市场大有打破国外垄断之势,为内燃机产业链国产化进程的推进树立了标杆。



  辽阳新风科技有限公司(左二)、苏州达菲特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左一)、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左三)代表获得“我信赖的零部件”奖


  专家、企业共推“信赖”

  经过6年的坚持,“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已发展成为行业内最具权威性的动力评选活动,评选出的每一款产品,都经过一线用户的实际检验以及行业专家的严格把关。2017年全国“两会”提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重型车国五排放升级的背景下,第六届“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有着不同往常的意义。

  邢敏认为,无论是对主机厂、发动机企业、用户,还是对整个行业而言,“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活动都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希望这项活动能够一直举办下去,打造成国内起点最高、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最具权威性与公信力的商用车动力评选平台。特别是本届活动中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参评,让他尤为欣喜,“这是非常好的开端。我期待未来有越来越多的节能与新能源动力生产商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国内燃机行业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

  李春雷表示,此次参评的产品个个“身怀绝技”,并且在可靠性、油耗、排放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更可喜的是,近几年国内涌现出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零部件企业,他们通过不断投入、潜心研发,已经具备了与国外企业“掰手腕”的能力。“经过行业专家的严谨评判以及用户实际运行检验选出的机型,将具有极强的市场参考价值。我们既要为用户评出更经济、更可靠、更安全的产品,又要为用户推荐更节能、更环保的绿色动力。”他说。

  “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调研,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受排放升级引导,另一方面受油耗限值影响,这是汽车行业面临的两大挑战。”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允和说,考虑到排放和油耗两方面要求,经过调研之后,华源莱动开发了K15。这款产品是华源莱动消化吸收欧洲先进技术,并且和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合作开发完成,是一款填补国内柴油机市场空白的产品。


许允和


  代表江淮锐捷特发动机来领取2.7CTI产品获得的“我信赖的动力”奖项,江淮发动机公司销售部长黄宁深感荣幸。他表示,“凭借先进的技术、突出的性能、卓越的品质,锐捷特2.7柴油机上市之后迅速得到了用户的信任和青睐,成为轻型商用车市场的杰出‘心脏’。这次江淮锐捷特发动机再一次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发动机产品,用坚实的产品力推动锐捷特高端品牌向上。”


  黄宁


  一汽锡柴销售总经理助理杨洋表示:“金牌是奖牌的最高等级,金牌发动机奖是对发动机的最高褒奖。6DM2-46E5发动机获得这个奖项,是对一汽锡柴坚持打造‘民族品牌、高端动力’的认可,也是对包括一汽锡柴在内的中国自主品牌发动机企业的鼓励。”他表示,从欧洲市场经验看,11升是用户需求的黄金排量,因此锡柴选取这个排量打造主力机型。2016年的国内市场也证实了这一点,6DM2-46E5发动机以“大功率、长换油、长三包”三大特征,重新定义了重型发动机标准,受到广大用户青睐,成为锡柴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典型案例。


  杨洋

  “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已经举办到第六届,在这6年里,内燃机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在颁奖礼当天带来了主题报告《中国发动机这六年》,全面梳理了内燃机行业这六年来所取得的技术进步,让与会企业深受启发。姚春德认为,“我信赖的商用车动力评选”最突出的关注点是“信赖”,市场评价就是反映用户信赖的具体指标,而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是赢得信赖的基础。他说:“评选不是目标,促进企业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才是真正目的。在行业协会的积极支持和指导、众多生产企业的热情参与、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下,我们的活动正朝着越办越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国的商用车一定会从生产大国变成制造强国,一定会真正走到世界商用车动力发展的前列。”


 姚春德


 

(责任编辑:温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