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原创】冷链市场崛起,哪些厂家已提早盯住了这块“肥肉”?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李雅哲 2017年11月13日14:10

  随着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提升,冷链物流市场迅速发展,成为了颇具潜力的细分市场。此次武汉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以下简称武汉车展)上,就专门开设了冷链展区,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车企已经提前部署,盯住了冷链这块“肥肉”。

  冷链市场不断扩大,巨大潜力仍需努力发掘

  据了解,2016年冷链行业的市场规模上升到了3400亿元,冷藏车保有量达到11.5万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杨琳女士表示,随着关系国计民生的‘菜篮子’工程展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水产品、畜产品、果蔬及花卉等为代表的冷链物流发展趋热,冷链物流行业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不断扩大。

  


冷链专用设备展开展仪式

  

  然而,与日趋扩大的市场容量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冷链物流效率一直偏低。数据显示,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到85%以上,冷链物流这一细分市场的巨大潜力仍需各方的不断努力挖掘。对比其它细分物流领域,冷链物流发展涉及制冷、食品速冻、冷库自动化、包装、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就更需要主机厂、上装公司以及其他制冷设备服务商的多方合作。

  在冷链市场发力初期,就已经有整车厂商嗅到了“商机”,通过成立专用车子公司,部署全系列产品等方式,为冷链市场的崛起打好了基础。冷链运输可以说代表着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高低,其发展于国于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冷链用车从车型选择、到底盘上装都需要非常繁琐的工序,各大厂商如何克服困难,提早占领市场?中国道路运输网记者为你一一分析。

  陕西重汽:底盘+上装+售后一条龙服务,全面解决用户需求

  

陕西重汽展台

  此次武汉车展上,陕西重汽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重汽)携其主打产品陕汽L3000冷藏车、福田面包冷藏车、4.2米箱体城区冷藏车四款车型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关注。

  陕西重汽作为陕汽集团控股的子公司,是以专用汽车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其专用车种类覆盖面包括城际冷藏车、城区冷藏车、面包冷藏车、纯电动冷藏车、环卫车、工程车、和物流车等众多车型,能够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在售后服务方面,陕西重汽不仅拥有自己的服务团队,还能够借助于陕汽的服务体系,让用户在全国各地都能享受到的一体式服务,这对于冷链物流用车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优势。

  

陕西重汽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仲学华

  作为陕汽控股的子公司,除了在硬件配套系统上的优势,陕西重汽也开辟了从底盘生产到上装的冷链用车“一条龙”服务。陕西重汽总经理助理仲学华表示:“陕西重汽不仅仅是一家改装企业,还拥有底盘的生产的能力,陕汽集团60%的专用车底盘都来自陕西重汽的生产厂”。因此,作为整车方的供应商,陕西重汽能够独立完成从发动机,变速器到后期的上装与冷箱的一系列冷藏车生产需求,这是其他不具备底盘生产能力的专用车公司所完全不能比拟的。



  众所周知,用户购买冷链用车的步骤是非常繁琐的,首先,用户需要选定车辆底盘,购买后将底盘发到上装公司进行上装,随后再发给经销商,期间的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都非常高,这也是阻碍我国冷链市场发展的一大难题。而陕西重汽的工业园区紧靠陕汽集团,底盘与上装一步到位,用户下单后直接就能开上已经上装好的车辆大大缩减了购车周期与成本。仲学华表示,我们的一条龙服务为用户提供到手就能开的冷藏车,并且售后服务系统借助陕汽网点,保证全国范围内的无忧出行。今后冷链市场一条龙服务肯定会成为趋势。

  福田汽车:全系产品支撑,高品质服务打造卖方优势

  

冷链专区展出的福田风景冷藏车型

  在冷链用车方面,福田风景、图雅诺乃至中卡的欧马可车型可谓品种齐全。据北汽福田轻型商用车事业本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赵建林表示,福田冷藏车的区域市场占有量已经达到77%。今年1~9月份,销售的1500辆冷藏车中,有350辆是福田轻型冷藏车。轻型冷藏车以25%的涨幅在不断上涨,显示出城市冷链货运的巨大潜力。

  

北汽福田轻型商用车事业本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赵建林

  

  赵建林表示,福田在冷链物流市场竞争力十足,而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依托于福田集团下的丰富产品品系。“按承载量来看,我们福田拥有2立方米到10立方米的各种不同承载量的车型可供选择。而在价位方面,从5万到15万的车型也是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福田与轩泽、通嘉等多个优秀的上装厂进行合作,能够及时帮助用户生产出满意的车辆。

  从此次武汉车展来看,冷链市场的稳步发展已经引起了不少厂商的注意。但如何为市场提供向商用车那样便于冷链行业购车与用车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如何促进我国冷链行业向高效化、透明化以及互联化发展,仍需市场各方的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魏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