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享有“洞天福地,养生天堂”美誉的贵州省织金县自2014年装设公共自行车以来,绿色出行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公共自行车代步越来越成为市民青睐的出行方式。在织金城区,有超过人办卡,780部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日骑行人数稳定在1300人次。在解决出行的最后的一公里,方便群众低碳出行方面获得了广大市民的欢迎,成为织金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比硬件的投入,更该关注的是,投入的大量资金建立起来的公共自行车体系,能否正常运行,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成为这一项目的关键。然而在自行车项目运营以来,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偷盗、损毁、破坏设施行为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运行以来被盗自行车117辆(追回70余辆),被损坏自行车停靠桩头43个,被占用、堵挡的次数更是无法统计,阻碍物主要有私家车、货物、摊贩、电动车、摩托车等(特别山禾源路口最为严重,图为该路口拍摄)。
公共自行车项目是一个便民利民工程,每年政府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维持该项目的正常运转,自行车管理公司精心维护,却架不住来自一些市民的破坏,经统计偷盗自行车、破坏自行车站点设备的多为一些离异家庭孩子,公安机关抓获后又难于处理;而部分不同职业、身份的居民,以自行车公司间的力量亦分身乏力。笔者在此呼吁,在这些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我们更应“呵护”这一新事物,让其健康发展;同时有关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公安机关加大查处偷盗行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这个得民心的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公共自行车系统从建设至今,不仅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让织金人的出行变得便利,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织金人的出行习惯,让越来越多人习惯并逐渐爱上了“绿色出行”。这对于织金打造脚印城市及织金人过上绿色生活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好处。然而,在我们享受骑车出行的绿色与便利的同时,公共自行车遭到破坏、损坏严重等问题也在困扰着公共自行车经营者及广大租车市民。经营一方为车辆的高损耗感到烦恼和无奈,市民因车辆损坏严重租车大受影响。而且,破破烂烂的公共自行车更是对城市文明的一种伤害。老化快、毁坏多,公共自行车不能总靠“更新换代”来解决损耗问题,保护公共自行车也绝非绿通自行车公司自家的事,而是要靠各方形成合力,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保护好公共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之所以损坏严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风吹日晒,自然折损;另一方面,公共自行车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恶意破坏”。为了减低第一个原因的影响,这批新投放的公共自行车经过“改良升级”的新车型,“车座采用新材质,包裹紧密,不易毁损割破;车篮则采用了新型防锈材料”。但另一个重要问题——人为破坏,又该如何解决呢?其实,人为破坏也分两种,一种是心存恶意的,故意打砸网点配套设备,拆卸自行车配件,甚至盗车;另一种是无心之失,是因为缺乏爱护公物意识,在上锁的公共自行车上边聊天边蹬车,造成锁柱的电子锁感应失灵、链条松动脱落等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公共自行车尽管有专业的公司去运营维护,但其特点决定了这种公共自行车是姓“公”的,最起码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公物”。公安、城管等有关职能部门,应肩负起自身职责,对恶意破坏公共自行车的无耻行径、偷窃公共自行车的违法行为等进行到位的打击。特别是在霞山、赤坎、开发区这些“天眼”布点严密的地方,要好好借助“天眼”系统来盯住每一个自行车网点,盯住每一起恶意破坏公共自行车的违法行为。对于能清晰辨别破坏者样子的案件,要从严进行处罚。
另一方面,是要多借助学校的力量,在校内广泛开展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自行车的主题活动,让未成年人从小就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甚至能借学生之口对其家中的所有长辈进行爱护公共自行车的教育。还可以考虑组织一批以学生为主的志愿者队伍,参与到公共自行车的监管中去,从而杜绝部分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破坏公共自行车的情况。
在我们每天抱怨“还车难”“车破烂”等问题,呼吁加快公共自行车遮雨棚和服务驿站建设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好好反思我们对公共自行车被破坏的漠不关心与置身事外呢?希望有关部门能主动担负起自身责任,市民和广大骑行者都能站出来参与公共自行车的保护中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好公共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