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浙江]不负使命,完成好《萧山区指路体系完善方案》的建设任务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李秀芳 2014年9月2日15:33

  萧山区的交通发展很快,路网如织,路牌也星罗密布。公路上的路牌,就像海上的灯塔,照亮着驾驶员前方的路。但是,如果路牌不够明确规范,不熟悉路的驾驶员就像进入了迷宫,不仅要多走路,而且会走错路。随着萧山区公路网的迅速发展,老街镇的撤并、路标建设标准的更新,不同建设时段设计建设的许多路牌已不适用,完善萧山区公路网指路体系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今年6月我们萧山区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接了完善萧山区公路网指路体系设计总方案这项光荣的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设计院在接到任务后立即进行布置,针对该项目特点展开讨论,研究方案、确定重点,决定对全区每条公路进行现场调查,对原有指路牌进行逐一记录和拍照,查找出需要进行完善、整改的内容,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设计。

  7月初,由设计院的领导和设计部几位技术骨干带头,公路现场调查工作迅速展开了。天气炎热,公路上的温度更高,但是为了完成好这项任务,大家在烈日骄阳下一丝不苟的工作场景令人感动,我在日记中,记录下了现场调查时大家的艰辛苦乐,把其中的一天展现给大家:

  7月的早晨7点多钟,骄阳已摆出它咄咄逼人的威势,但是早晨的气温与下午比起来还算凉快,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早上的时间。项目组决定比上班时间提前一个小时从单位出发。面包车已停在设计院门口,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陆续上车,大家把测量设备带齐,穿好安全防护背心,往车上搬一箱矿泉水,7点半,我们的车子准时向预定的第一个目的地出发了。

  今天要调查的是红十五线和塘新线,这两条路位于萧山的东片地区,这里工厂较多,车流量大,许工再一次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从红十五线起点开始,车子每到一个交叉路口,大家立刻下车,兵分两路,一路去调查东、南方向的路牌,一路去调查西、北方向的路牌。测量路牌宽度时,标杆要立到路中去,要特别小心避让过往的车辆; 测量路牌高度时,标杆要向上伸到7、8米的高度,是需要体力的,我们的几个年轻小伙子不辞辛苦,抢在了前面;测量路牌的杆柱尺寸时,因为杆柱一般都立在公路护栏外的路基边上,要跨过护栏,几天下来,大家已练成跨栏高手了。准确地测量路牌的版面、杆柱尺寸,一方面为后面的设计提供依据,一方面也为原有的版面、杆柱材料能够充分利用。

  时间慢慢地走向中午,气温也越来越高,柏油马路上反射着白花花的阳光,人坐在车里望出去好像空气都在路面上蒸腾,这样的光景,要是在平时,我们肯定不敢到马路上去走,但是,当大家全力投入工作的时候,困难是吓不住我们的。脚底被路面烤得发烫,皮肤被太阳晒得发痛,汗水从草帽下流到脸颊上、脖子上,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但是大家干劲很足,中午11点半,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还有一段路没调查完,大家商量着,与其午饭吃过再做,天更热,不如一鼓作气,测完了再吃饭。于是,大家顶着烈日继续干,直到快下午一点,完成了当天的调查计划。

  完成任务的轻松愉快让大家忘掉了大半日的苦累,我们来到一家路旁的小饭店吃饭,虽然饭菜简单,但是大家肚子饿了,吃得很香,边吃边聊,又聊到路牌设计的问题上了,有人开玩笑说,“我们为了这个项目真是废寝忘食啊!”岂止是废寝忘食,项目负责人沈伟峰说,他昨天晚上跟人打乒乓球的时候,脑子里都在转着路牌设计这些问题。

  吃过饭,大家乘上车返回单位,这时候大家才感到身体的疲倦,抓紧时间小睡一会,到单位后,还得整理当天的调查资料呢。

  现场调查工作,历时一个半月,到8月中旬终于完成了全区每条公路的调查,在这段时间里,设计人员足迹遍及萧山区内小到乡村小路、大到国省道、一级干线公路,完成了所有路牌的现场摸底调查。

  做好公路路牌的现场调查还是第一步,后面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的目标是不负使命,完成好《萧山区指路体系完善方案》的建设任务,设计出科学、规范、人性化的指路系统方案,更好地发挥公路网高效、安全、畅达的整体功能。

(责任编辑:杨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