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交通新闻 >> 正文
[江西]在打造特大城市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樊启敏 刘伍刚 2013年6月14日12:15

    在加快沿江开放开发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江西九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 “强工兴城”战略,举全市之力把九江打造成为长江中游特大城市,这个气势恢宏的“九江梦”正激励全市各行各业为之努力奋斗。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从现实看,九江打造长江中游特大城市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打造长江中游特大城市,不仅是策应国家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九江展示自身优势和发挥应有作用的积极举措。特大城市的根本内涵之一,就包括城市功能齐全,公共交通设施完善。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就必然成为政府重视、群众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

    一、正确认识九江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九江市公共交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可喜变化,以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所发挥的不可或缺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逐步强化;二是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三是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四是车辆装备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五是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六是公共交通的发展瓶颈逐步破解。

    据了解,九江市区现有公交车520台,共有营运线路41条,其中跨省公交1条,郊区公交线路5条。线路总长603.3公里,站点1600多个;市公交公司日营运班次2828个,日营运里程67748公里,日客运量20——22万人次。经测试,城市中心区公交线路密度和班次密度均比较大,城市中心区乘车较为便利。近两年又增加了一批环保新车,市民普遍反映较好,公交车在市民出行中的分担率不断加大。此外,九江市区10家出租车公司共拥有1487辆出租车, 3300名驾驶从业人员,市场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出租客运全年完成的运输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占道路客运业的36.9%和10.6%,基本满足广大群众的乘车需求,出租车的定位也由效率服务逐渐转向准公共交通,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但不容置疑的是,有些路段公交“等车时间长、行车速度慢、乘车环境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打车难”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不深入剖析这些表象的深层次原因,势必影响九江打造特大城市的进程和成效。

    二、努力破解九江公共交通发展的瓶颈

    九江市区公共交通存在的种种问题,正成为发展的瓶颈。其一,公交线路网布局不平衡、线路设计问题较为突出,中心城区密度高,甚至出现“拥挤”,但在城市边缘地区、新开发地区和郊区,则明显不足,这些地区的群众出行仍然 “乘车难”;其二,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太高。不仅对道路交通形成压力,对公交运营管理本身也有很大影响。现在广受诟病的“公交车要么不来,要么一来来一串”与线路重复太多就有直接关系;其三,公交场站布局不合理和建设严重不足。根据公交场站综合用地最低标准230㎡/标准台计算,市公交公司五百多辆车的场站用地面积应达到12万㎡,目前缺口达3万㎡,还不包括首末站用地在内;其四,站点秩序较乱。一是公交线路重复多的站点,多条线路车辆同时进站,造成站点秩序混乱;二是其它车辆挤占公交站点,公交车站外停车上下乘客造成的混乱;其五,营运速度慢。据跟车调查,通过城市中心区的公交线路的营运速度仅有9.24公里/小时,这与九江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文件规定的公交车平均营运速度不小于20公里/小时的标准相差很大;其六,营运服务不够规范。公交驾驶员严格执行服务规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开车打手机、吸烟、路牌标识不清、报站器使用不规范或出现故障等。市民还普遍认为,出租车拒载、不打表收费等违规经营行为也严重影响了九江的文明城市形象。

    针对以上难题,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破解。一是启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修编工作,优化城市公交线路网。总体思路要 “疏”“扩”结合,进一步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率。根据城市路网条件、城市功能分区和客流变化规律,形成即自成体系又相互通达的公交线路网;二是以城市功能区为范围,建立分区公交线路网。设置城市主线来完成城市中心区与各相对独立的公交线网之间的连接;三是建设公交换乘枢纽站,完成城市主线和各分区公交线路网的连接和乘客换乘。通过简单、方便的换乘方式使群众实现“零距离”和“零票价”换乘;四是提高公交车营运速度,分步将道路资源分配向公共交通倾斜;五是完善公交设施建设,将公交用地列入规划。六是切实提高公共交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实行科学调度、低碳出行、保护环境。七是狠抓服务规范的落实,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八是改革出租车经营模式,规范出租车市场秩序,大力倡导出租车从业人员诚信经营。

    三、不断优化九江公共交通发展的环境

    首先,公交优先必须依靠政策扶持。“公交优先”本质上就是“百姓优先”,城市交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这个重大战略方针。鉴于城市公共交通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同时又要承担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政府财政应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第二,加强对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与打造长江中游特大城市目标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节能环保、方便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至2015年底,中心城区新增公交车不少于300辆,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0标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5%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50%以上;第三,不断优化发展公共交通体系。我市采取“统筹规划、统一经营;分区运行、三区互动;方便换乘、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将九江公交线网分为快速公交线路、主干线网和公交支线网三个层次,有利于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改善市民乘车环境。今后所有新增公交车辆应全部配置冷暖空调,公交企业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启空调。同时,公交公司应积极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变现所得作为公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公交事业发展;第五,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持久动力,能提高公交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六,加强运营服务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水平;第七,建设智能低碳公交系统。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满足群众“便捷、绿色、安全、人性化”的出行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出租汽车管理已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 我们要尽快研究出台出租车经营改革方案,从源头和体制上规范出租车经营者行为,同时妥善解决经营者和出租车公司之间责、权、利关系,建立企业内部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出租车从业人员的素质,保障出租车驾驶员的正常收入及合法权益。并加强管理,严肃查处拒载、不打表收费等违规行为,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使出租客运市场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九江这座长江中游特大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值班编辑:吕海凤)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