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村通”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摩托车以其经济、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已成为农民朋友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涉摩”事故频发,也引发了一系列安全和社会问题。今年, 在全省“平安摩托”专项整治行动中,临澧大队先行先试,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支队在我县召开了全市“平安摩托”专项整治推进会,推广了我县的做法和经验,省总队也对我县“五化” 摩托车管理模式以简报形式予以肯定。下面,笔者结合“临澧模式”就实施摩托车社会化管理的意义和怎样抓好摩托车社会化管理工作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实施摩托车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意义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摩托车在乡村已成为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由此引发的“涉摩”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摩托车安全已成为影响农村交通安全形势的突出问题。可以说,摩托车安,则交通环境安。抓好摩托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推行摩托车社会化管理是有效压降交通事故的需要。目前,全县目前摩托车拥有量大约在5万台左右,而实际上在公安交警部门注册登记的摩托车仅有2万多辆,这说明,大多摩托车都处于无牌、无保险、无证驾驶的“三无”状态,特别是在偏远乡镇尤为突出。由于警力有限,摩托车驾驶人的交通法规知识欠缺,安全意识淡薄,导致摩托车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据统计,“涉摩” 交通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的六成以上,且还在呈上升趋势。可以说,不解决好摩托车管理问题,不控制住涉摩交通事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但是,面对如此庞大数量且较为分散的摩托车,单靠公安交警部门孤军作战是不可能管理到位的,只有依托社会化管理平台,以责任包保机制为基础来运作摩托车管理,才能有效压降摩托车事故高发势头。
二是推行摩托车社会化管理是破解摩托车管理难题的需要。摩托车无序管理状态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想解决而又难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群体大。以临澧而言,5万辆摩托车基本是5万个家庭,以一家3口计算,涉及15万人,其管理对象之多,对于一个业务管理部门来说,难于应付。其二,分布广。摩托车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客观上要求行政管理效能要与此相匹配,而我们现在的行政管理效能和管理触角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其三,法制意识差。摩托车驾驶人相对其它机动车驾驶人,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道路交通法律意识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其四,上级要求高。上级要求我们对摩托车实行高效、规范管理。但目前摩托车管理现状与高效、规范要求相差甚远。公安交警部门长期通过路面整顿、查纠的办法促使摩托车上牌办证、购买保险。但是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不能与之相适应。因此,对于摩托车管理必须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破解摩托车难管理的问题。
三是推行摩托车社会化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迫切需要。涉摩交通事故发生后,死者、伤者的亲属处于极大悲痛中,极易与事故另一方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影响社会稳定。摩托车上牌办证率低、投保率低,发生交通事故后理赔往往无法到位,经常引发死者家属抬尸堵路堵桥,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摩托车为农民出行的主要工具,驾驶人绝大多数为家庭的主要支柱,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给一个家庭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就是毁灭性的打击,由此衍生种种社会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许多新的不安定因素。就我县而言,广大农村地区摩托车严重脱管,大量的摩托车无牌无证,上了牌的摩托车也基本上没有按照规定参加年检,未投保和脱保的摩托车比重还十分大。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重大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扭转这种管理局面,社会稳定十分堪忧。因此,实行社会化管理好摩托车,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二、抓好摩托车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对策
摩托车以其数量之多,成就其意义之大;以其分布之广,成就其意义之重。可以说,抓好了摩托车管理,就抓住了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牛鼻子” 。⺮笔者对摩托车社会化管理工作“临澧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抓好摩托车社会化管理工作必须从以下七个方面下手。
一是要建立管理网络。各级政府成立摩托车社会化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交通安全的副职任组长,负责指导本辖区摩托车社会化管理工作。要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配置专兼干和办公场所,划拨一定的办公经费。各村(居)也要明确一名专人担任交通安全员,负责摩托车社会化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摩托车社会化管理网络,为摩托车社会化管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今年,我县在摩托车管理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在全市摩托车管理考核中名列全市第一。
二是要强化宣传教育。一方面,各级政府,特别是各乡(镇)、村(居)等基层部门要加大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采用黑板报、墙报、广播、电视、散发传单、文艺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讲涉及农村安全出行的交通法规和安全驾车基本常识,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交通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向乡镇、村组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民朋友宣讲摩托车注册和办理驾驶证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办理保险业务及身体体检的办法,让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民朋友对怎样办证、怎样办牌、怎样买保险、怎样进行身体体检等都一目了然。
三是要夯实基础工作。我们将摩托车管理归纳为“五位一体”工作任务,即办牌、办证、保险、年审、安全教育。这“五位一体”工作任务实际上包括了摩托车从源头管理到日常管理的整个过程,涵盖了摩托车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摩托车“五位一体”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必须做好责任分解包保和摸清摩托车的底数二项基础性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摩托车有人管,管理摩托车不失控。为此,乡镇、村组和公安交警部门都要建立责任包保台帐,乡镇、村居要建立摩托车、驾驶人动态管理台帐,如有异动要及时更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控得住、管得了。
四是要推行便民措施。在摩托车社会化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树立“方便群众办事就是方便自身管理”的理念,降低办事门槛,减少办事关卡,简化办事程序,前移办事窗口,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使群众乐意按照管理的指向配合管理。今年,我队联合卫生、保险等部门,抽调专人深入乡(镇)和村(居)开展上门服务,开通了办牌办证、年检投保“直通车”,真正让农民朋友足不出村就能办好摩托车的注册,驾驶证的办理等工作,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五是要加大整治力度。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大对摩托车的违法整治力度,在不放松对国、省、县道摩托车违法整治的同时,还要适时在乡镇的配合下,组织警力深入偏远山区,加强对乡、村道路上的摩托车整治,做到打击整治无盲区,使无牌无证摩托车无处藏身,达到强大的震慑效果。同时,要建立起摩托车的长效整治机制,要注重日常查纠,对于无证驾驶、违法载客、无牌车上路等摩托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搞集中整治一阵风。
六是要抓好监导检查。一方面,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摩托车社会化管理考核细则、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另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摩托车社会化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摩托车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对于工作力度不大的单位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于领导重视、工作得力的单位要予以大力表彰。
七是要引入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今年,我县在平安摩托专项整治中,安排专项整治经费,按每摸排1台奖励1元,凡督促完成办牌办证、年检投保等工作,按每台12元的标准奖励到村(居),按每台4元的标准奖励到乡(镇),有效调动了乡村两级的积极性,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年底对各乡镇进行综合考核,对排前三名的乡镇(区)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3000元的奖励,对排后三名的乡镇(区)罚款5000元,取消综治工作评先资格, 发生摩托车特大交通事故的,综治工作“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