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利川市运管所在团堡镇街头开展道路运输安全法规知识宣传,向村民发放“关爱生命、拒绝黑车”公开信,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这是该市道路运输安全宣传和运输市场整顿工作中的一个镜头。
今年以来,利川市运管所为了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通过联合多家执法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打击道路运输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树立了良好的政风行风,全市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履行法定职责 整治“黑车”“黑站”
沪渝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后,外籍客车在该市境内非法从事客运经营活动日益猖獗。同时,随着国家汽车下乡优惠政策和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小型货车和小型客车不断冲击客运市场,这些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客运市场秩序,也给道路客运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今年春运期间,利川市政府组织交通、运管、工商、公安等部门组成道路运输市场综合治理专班,开展打击“黑车、黑车站”行动。3月3日上午,整治工作专班对利川城区腾龙大道沿线非法从事客运站经营的两个“黑车站”进行了突击检查,并对“黑车站”非法揽客、载客、超载超员、宰客甩客等违法行为予以了严肃查处,维护了乘客的合法利益。
工作专班采取错时上班、晚上加班、节假日不休息、蹲点守候等方法,每天保持20名稽查人员、5台稽查车上路开展稽查。同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运力,通过增加客运班车班次密度等方式,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保障乘客安全,创造了良好的客运环境。
春运期间,整治专班共出动执法人员1121人次,检查客车1836台次,查处各类道路运输违法行为142起,取缔非法“黑车站”1家,查处外籍客车34台,受理旅客投诉案件43起,处理43起。该市的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成为全州的一个亮点。
为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和市民出行的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整顿规范客运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的通告》。运管部门通过利川新闻网、报刊、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精心组织,严厉打击非客运车辆载客行为。制定了举报“黑车”有奖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市民参与“打黑”积极性。在“打黑”专项整顿过程中,运政执法人员克服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取证难、行政处罚执行难、源头监管实施难,除采用传统的现场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外,还通过市民的举报查找“黑车”营运的证据,使“黑车”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确保运输秩序有序运行。
为了保障执法到位,利川运管所在全州率先成立了公安经侦部门驻运管联络室。公安经侦联络室成立后,查处一起大客车使用假牌案,由司法机关查处暴力抗法逮捕1人、行政拘留3人。
至11月,该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550人次,检查车辆4786台次,查处各类运输违法行为1112起,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强化部门联动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在专项整顿治理工作中,该市开拓创新,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交通、公安、工商、城管、地税、广电、交警、运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实施统一领导、齐抓共管。
在宣传发动中,该市召开了运输经营业主座谈会,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营造整治氛围,广泛动员经营者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整治行动,举报违法经营行为,拒绝乘坐非法经营的车辆,形成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舆论攻势;严格要求各合法运输经营者加强自律管理,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以整治行动为契机及时占领市场。
在整治中,该市根据各部门职能职责的不同,明确重点,分工协作。由公安部门牵头,工商、税务、运管部门配合,负责对非法组客人员、非法经营行为进行查处;由工商部门牵头,公安、城管、税务、运管部门配合,负责取缔虚假广告,规范公路沿线客运饭店经营行为,打击客运饭店非法组客和配载行为;由运管部门牵头,公安、工商、城管部门配合,负责取缔非法客运站点;由交警部门牵头,运管、公安部门参与,组建稽查专班,实施路面监控,负责打击非客运车辆载客、超载和“三无”车、报废车从事运输的行为;由运管部门牵头,公安部门配合,负责打击过境长途客车非法配载和外籍客车非法从事旅客运输的行为;城管部门负责取缔没收违法设置的客运广告牌;运管部门负责加强同高速巡警和高速路政部门的联系,对在高速公路上的客车在路边及服务区上下客人的违法行为查处工作。
相关部门都派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开展整治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利川已基本形成了“部门联动,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大监管格局。
创新监管服务 构建长效机制
“我们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和保障民生,面对“黑车”、“黑站”猖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峻挑战,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义无反顾、坚决打击,坚定地履行“人民交通卫士”的职责,捍卫车轮上的民生”。利川市运管所所长陈青松告诉笔者。
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擦亮优质服务窗口。在创建“文明窗口服务行业”活动中,利川运管所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今年,创建了1条省级农村客运示范线,2条州级农村客运示范线,1家文明示范客运站和1辆荆楚新农巴士。
强化行业作风建设,培育勤廉为民新风。市运管所深入开展“安全警示大讨论、安全隐患大排查、运管队伍大教育、市场秩序大整顿、服务质量大巡访、农村客运大提升”六大行动,深化行风建设,通过完善和加强“党务、政务、事务”公开机制,推行道路运输行政许可招投标、综合评审、网上公示等制度,增强了运管办事程序、结果公开的透明度,对55个廉政风险点进行排查,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率先在全州推行行政处罚调查、审核、决定“三分离”制度,完善了腐败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勤政廉洁,依法行政。
明确管理重点,构建安全监管常态机制。在安全管理上,以六大行动为主线,强化“三关一监督”(运输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关、从业人员资格关、对道路运输站场进行安全监督)工作职责的落实,除抓好常态工作外,重点建立“一个机制”、坚决实行“四个一律”。建立“一个机制”,即退出机制(从业人员或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坚决退出运输市场)。6月初,该市对全市客运企业、出租车企业、客运站进行了安全评价,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客运企业取消了部分班线经营权。坚决实行“四个一律”,即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予许可;凡不具备相应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一律禁止参与经营活动;凡车辆达不到安全技术条件的一律停止营运;凡未经安全检测或经安全检测不合格的客车一律禁止载客出站。对企业新增班线许可等业务,严格实行与企业、车站的隐患排查整改结果挂钩,严格对照企业、车站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记录及服务质量考核,只要有安全隐患未消除、“三不进站五不出站”流于形式、设备达不到要求、道路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
出台源头管理办法,强化部门联动机制。为强化客运企业、营运客车和驾驶人源头管理,利川运管所积极争取恩施州运管处与州公安交警部门联合出台了《公安交警、交通运管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联动工作机制》,对机动车注册登记和报废监销、机动车驾驶人源头管理、强化运输企业监管、查处违法违章行为、联席会议制度等六项内容实行联动协作,特别是对7座以上客运车辆,实行由运管部门先行许可交警部门再登记入户的联动措施,共同把好客运车辆市场准入的“第一关”,有力保障了道路运输安全和行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