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客车资讯 >> 正文
第四条“龙”——申龙与上海脉搏一起跳动
来源: 2007年11月9日12:33

    许多人将上海申龙称为客车行业的第四条“龙”。如此说法的起源,主要是申龙超常规的增长速度和良好的增长质量,当然更看重的是申龙的发展前景。

    2005年9月正式投入生产的申龙,2006年就销售了1306辆。2007年前9个月,申龙的销售又上了个台阶,销量超过去年全年的20%,同比增长75%。两年时间,申龙在客车行业创造的奇迹,确实有点出人意料。这一点连申龙的人都意想不到。

    曾在苏州金龙主抓过销售工作、如今是上海申龙销售公司总经理的黎明回忆道:“2005年,公司成立时,正赶上客车业的萧条期。为规避风险,公司的高层决定将生产能力定在年产1000辆。可谁知,投产的第二年,产能就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跳跃式发展,不断传来的订单,让申龙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在,申龙二期工程建设正在紧张地进行,新基地的厂房拔地而起。黎明对记者说:“明年年初,当你再来申龙时,一个年生产规模在1万辆以上的新基地将展现在你们面前。”

    一个进入客车行业不久的新企业为什么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

    “因为我们身处上海,因为我们吸收了‘海派’文化的养分。”黎明说。

    的确,上海总是与奇迹相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它总是具有独特的经济活力。美国商会前主席温安洛说:“上海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日益完善的市场功能,正在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强的吸引力。”

    对于这样的答案,人们仍存疑问。上海这个彰显商业实力的地方,从来不乏客车企业。申沃、沪陵、万象等客车企业都“生活”在上海,似乎都没有显现出上海应有的商业活力。

    “如果拿申龙与这些企业对比,你会发现两个不同点。一是没人给我们‘喂奶’,市场完全要靠我们自己去打拼;二是申龙具有海派文化中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作为经济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环,每年有160万人才在上海市场应聘,投身这座与世界经济日益水乳交融的城市,其中四成来自外地。申龙最明显的特征是‘五湖四海’性,公司中高层人员全都来自客车行业的多家知名企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在上海这个包容多种文化的土壤中成长。”黎明的话或许就是申龙快速发展的最好诠释。

    当上海的经济、金融等越来越多地体现国际化特征时,成本也越来越高。在利润越来越薄的客车行业,成本的因素至关重要。申龙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申龙的原则是,不做低档车,而专做8米以上的大中型中高档客车。在客车的商业模式上,申龙要利用上海的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竞争力的优势就是要有整合资源的能力。我们看到,全球化的经济趋势是外包经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申龙也在走这条路。上海有技术、信息、效率、人才等优势,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我们将客车分解,形成模块化,让专业公司设计开发,而我们专注于组合不同的模块,给用户以最经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我们的目标是,做用户解决方案的顾问,与用户共赢。”说这话时,笑意写在了黎明的脸上。

    最近,申龙的20辆SLK6868客车和5辆SLK6122高档豪华客车落户首汽集团,将作为国宾车服务于奥运会;氢燃料电动车也已被列入上海新能源发展项目。年轻的申龙正活跃在中国客车市场上。

(值班编辑:兰霞)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