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钢铁价格扶摇直上,汽车价格却一跌再跌,这使得汽车零配件采购价格面临空前压力。据了解,有整车厂商甚至要求零配件价格每年以8%至10%的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发现,各世界汽车零配件行业巨头在今年纷纷做出了增资中国的计划。
零部件企业逆市增资
4月21日,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罗伯特·博世集团宣布将在中国加大投资。到2007年为止,博世要在中国追加投资6亿美元,仅2005年就达到3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柴油系统、底盘、智能液压系统和轴向柱塞单元、齿轮箱等。同一天,全球著名的轴承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国舍弗乐集团(Herzogenaurach)也宣布将在上海附近成立汽车工程中心。而该集团在太仓第一工厂扩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第二工厂,投资1亿欧元。在此之前的4月1日,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商之一的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有限公司也将其亚太总部迁至上海,并且在零售和大连工厂的产能方面都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并计划到2010年增长10%。
虽然从2004年开始,中国汽车行业告别“井喷”,但是其增长速度依然令人心动。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辆。对中国汽车市场看涨的估计,不仅使得各整车厂加大在华布局,也带动了零配件企业积极跟进。
强化本土化应对成本压力
去年开始汽车价格步步下挫,而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却一涨再涨,整车制造商压低上游配件厂价格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博世集团董事、亚太区业务负责人孔陆德在接受集中采访时表示,进行本地化生产,以及加强本土员工培养也是为了应对成本压力。
在人才战略方面,零部件企业也逐渐加强本土化,降低人员成本。据了解,博世从今年开始,把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的赞助项目又延长了五年。而且会加大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人才的计划。据悉,去年有260名大学毕业生加入博世,2005年这一数字将会增加到500名。
配件巨头同时加大在华采购
除了在中国加大投资之外,国际零部件企业也纷纷计划加大在华采购额。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彭德园介绍:“到2007年,博世还要把现在的在华采购额翻一番,达到12亿美元。”2004年博世在中国的采购额达到6亿美元。固特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齐根则表示固特异将“增加在中国对轮胎原材料、设备和产品的购买”。据介绍,目前固特异从中国采购的原材料占其全球采购的1%,计划到2010年时有10%的原材料来自中国。德尔福计划到2007年时,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法雷奥计划2004年在华采购2.13亿欧元;美铝计划到2007年,在亚洲的采购额达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
德尔福电子与安全分部亚太区总裁陈锦亚表示,像德尔福采购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满足客户对质优价廉部件的需求,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加大采购额度,说明其在华供应商系统已经逐渐成熟。
5-8·德安客车空调电磁离合器产销成规模 5-8·普利司通在华兴建第四个基地 生产商用车轮胎 5-8·内燃机行业一季度: 产量增加,利润下降 4-22·索斯科汽车门锁公司锁定中国客车市场 4-21·零部件进口新政策将防止产业空心化 4-19·一季度海关税收 汽车零配件占一半 4-19·汽车零部件进入高速发展期 4-19·汽车零部件企业 难以承受的调控之重 4-18·联想重组济南汽配厂成定局 低调进军汽车业 4-15·汽车零部件企业已不再是配角 成为车厂后盾 4-8·韩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优势凸现 4-8·零部件业利润十年来首次缩水 4-5·汽配市场正处于中青年发展时期 3-31·2月份车用发动机产销量随整车下降 3-25·散件组装遭遇政策拦截 “拿来主义”日薄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