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零部件资讯 >> 正文
上海汽车零部件业的“中性化”之路
来源:中国工业报-汽车周报 2004年11月30日9:9

  

    编者按:经过20年的发展,上海汽车零部件工业从单纯给桑塔纳系列车型配套,到产品为国内众多车型供货,打入北美和日本OEM市场,上海零部件的“中性化”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独立供应商的全球化配套之路。

  从桑塔纳轿车零部件国产化起步到现在实现全球化供货,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走上了一条“中性化”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配套的一大批零部件总成,已初步形成了生产、开发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此举标志着,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为采购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产品多元化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零部件业的上海格局

  目前,上海已初步建成较为完整的轿车零部件生产体系和开发体系,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有的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零部件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涉及节能、增效、环保、安全、系统控制的关键零部件、核心零部件,如ABS防抱死制动装置、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安全气囊、电动座椅、车用微电子装置、消声器、净化器等,在产品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与整车同步开发的能力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首肯。在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推出的各种新车型中,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之配套的组合车灯、传动轴、ABS制动系统、内饰系列、转向机、空调系统等一大批零部件总成,均为高科技的国产化精品。而今,上海汽车零部件技术开发能力大大增强,已由原来10年开发一个车型,发展到1年开发几个车型,创造了惊人的“上海速度”。

  一份名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概况》(2004年5月)的调查报告显示,上海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已初步具备了国际竞争能力。甚至一些外国专家也认为,上海聚集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精华,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一个重要窗口。

  现在,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为本地轿车企业(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配套供货,还为国内主要整车企业配套(如广州本田、一汽大众、神龙富康、长安福特、天津丰田、沈阳金杯等),不少产品甚至进入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的OEM配套圈。最令人鼓舞的是,一大批具有竞争力、高质量的零部件产品源源不断进入北美、日本等OEM配套市场,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外向度不断提高。

  事实上,全世界每年的汽车零部件采购量高达数千亿美元,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上汽集团所属的零部件企业中有80%以上的企业为国内外各大整车企业配套供货,业外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其中,纳铁福、联合电子、易通、制动系统、上实交通以及汽齿总厂等企业外配套率高达60%左右;小糸车灯、延锋伟世通、申雅等25%左右的零部件企业分别在重庆、武汉、长春、广州等地建立联营厂,实现了“产地销”;延锋江森、采埃孚、联合电子、纳铁福、上海KS、金合利等50%以上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进入国际市场。资料统计,2003年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创汇达到3亿美元。其中不少是国家关键零部件生产的定点企业,而且都承担了重要汽车零部件的试制和生产任务。实际上,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早就具备了全球供应商的资格。

  走上“中性化”发展之路

  面对采购日趋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产品多元化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曾经为“一枝独秀”的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独家配套的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改变思路,用新战略去开发中国和世界汽车零部件的市场,逐步走上了配套“中性化”的发展之路,其配套范围已从“国产化”的“独木桥”向“国际化”的道路迈进。

  今年,上汽集团把零部件出口作为集团实施全球化战略的突破口,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到世界最大的汽车城底特律参展。这表明,在技术含量和实物质量方面,上海汽车零部件已具备“走出去”的实力,但价格一般都高出20%~30%,这使其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国外同行。

  对汽车零部件市场研究多年的上海毕博公司总裁陈荣祥先生表示,为改变这一现状,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做大规模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譬如,上海延锋汽车饰件公司面向国际市场,去年出口美国市场达130万套,创汇5200万美元,今年预计可达8000万美元,发挥了规模经济效益。二是强化精益管理同样可以降低成本。陈荣祥强调说,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推行“人人都是经营者”的管理模式,使汽车空调压缩机的价格比国际采购价低20%,该报价被福特系统的伟世通公司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

  上海汽车零部件配套“中性化”发展之路,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全球化战略和实施“抢逼围”经营战略的结果。正是基于此,上海汽车工业零部件企业以成为“零级”化供应商为目标,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在配套范围上实现了“中性化”的新突破。

  汽车零部件配套服务的“中性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上海在“中性化”配套服务中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离真正的“中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只有像通用、福特等国际汽车巨擘那样,从体制和机制上有“壮士断腕”的胆略和勇气,上海汽车零部件工业才能真正走上“中性化”的发展征途。

(值班编辑:吴奇)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