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全球采购是由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决定的,当前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如下:
———零部件企业发展方向将随着整车的全球采购、系统研发、模块化供货日趋成熟而进行联合重组。
———零部件企业规模将通过战略性联合重组形成汽车零部件大集团。
———零部件供货渠道将根据企业规模和实力分层次供货形成“宝塔式”结构。
———零部件企业发展重点变为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和模块化、系统化供货能力的建设。
———零部件企业的管理升级成为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甚至是核心的持续竞争力.
因此,跨国汽车公司全球采购可以归结为三大主要原因:整车公司竞争加剧与兼并浪潮;全球采购———降低汽车产销成本;专业化———精益化汽车研发生产。
整车公司竞争加剧与兼并浪潮
近40年来,全球汽车工业加速集中,全球独立整车制造商的数目已由1964年的52家减少到2000年的10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汽车工业基本形成了“6+3”竞争格局。有人预言最后只剩5~6家。整车公司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寻找竞争之源,价格是他们的竞争法宝之一。
全球采购———降低汽车产销成本
自从“成本杀手”洛佩滋(Lopez)在90年代初替通用汽车公司成功地实施了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采购战略以来,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近十年中,似乎有这样的规律,即每当汽车生产商市场利润开始减少的时候,其“标准”做法总是倾向于向上游的供应商施加压力,“挤压”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
对于国外主机厂,OEM全球采购价格目标降低10%~15%的采购成本才是有吸引力的。对于国内供应商而言,出厂价应较国外供应商供货价低约30%才更具有竞争力。
整车公司为了降低整车的产销成本而采取了全球采购的手段,而全球采购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而采购成本又占整车成本的60%。所以,德尔福汽车系统董事会主席巴腾博格不止一次说过:“整车厂要求零部件企业降价,是汽车行业永恒的主题”。
专业化———精益化汽车研发生产
各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模式,将其总结为传统的纵向一体化、传统的自主发展和新的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以及其他新兴的模块化、全球化供应模式。
在过去20年中,汽车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首的整车制造商由传统的纵向经营、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各大汽车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逐渐降低了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实行精益生产方式。
原有大型汽车公司拥有的零部件公司纷纷独立出来成为独立公司。如通用—德尔福、福特—伟世通等相继从其母公司中独立,并发展为國际性零部件集团。
整车生产厂对汽车零部件的需要越来越多地依赖外部独立的零部件配套厂,零部件配套厂的责任不再只停留在传统的来样或来图加工状态,而是还要承担起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检验、质量保证、系统供货以及市场服务的全套责任。
11-30·汽车零部件:短期压力无碍长期发展 11-30·零部件为难汽车业 上下游市场秩序亟待调整 11-30·谁在制造汽车零配件高价泡沫 11-30·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风险探析 11-30·零部件“左右为难” 汽车产业链待整 11-30·浅谈汽车零部件产业--五大瓶颈及三道坎 11-30·汽车零部件出口高增长背后存隐忧 11-30·汽车零部件厂商直面降价压力 11-30·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日子有多难? 11-30·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进入关键期 10-9·阿文美驰携手沃尔沃生产汽车驱动轴 10-9·东盛公司推出多种新车型专用装饰件 10-9·法士特第30万台富勒变速器下线 10-9·米其林轮胎公司:即将推出实心轮胎 10-9·电装株式会社将打造广州零部件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