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零部件资讯 >> 正文
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进入关键期
来源:浙江经济 2004年11月30日8:45

  一、零部件企业制约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引人注目。2002年,国内15家重点汽车企业总产值达3232.5亿元,同比增长39.1%,被称为中国“汽车元年”。 2003年,除了西藏和青海,全国各省(市、区)均提出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目前的高额利润,得益于长期以来对汽车产业的行政管制和贸易壁垒。按严格意义上讲,中国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国产汽车,目前市场上的许多“国产车”,实际上只是在中国组装而已,其中的关键技术并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中国汽车产品的过渡期保护措施到期后,长期依靠政策保护的汽车产业将会面临更加惨烈的市场竞争。目前世界范围内汽车产能严重过剩,1998年全球汽车的生产能力达6000万辆,而实际销售量只有4600万辆,预计到2004年底,过剩汽车将超过2000万辆。产能过剩的结果,将会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未来几年内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将会使中国汽车工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汽车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瞭望》周刊曾尖锐地指出,国内汽车企业患上了严重的“浮躁症”。这种“浮躁症”表现在单个企业身上是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反映在整个汽车行业上是长期存在的“重整车轻零部件”的观念上。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零部件企业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国外企业统计,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应为整车制造企业的1.2—1.5倍。而在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投资还不到整车制造企业的30%,零部件难以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在2003年,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中的57家零部件企业中,能从事产品开发的企业有23家,能从事部分开发和一般性开发的企业有18家,不能开发的企业有16家。中国零部件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低水平、分散重复的小生产格局,成为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零部件工业对于整个汽车工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任何_辆汽车都是由一个﹁个的零部件组成的,没有高质量的零部件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汽车。一个没有强大零部件工业的国家也不可能成为汽车强国。因此,今后应把扶植汽车零部件工业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处境堪忧

 

    表面上看来,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还在赢利,实际上危机四伏,处境堪忧。

 

    首先,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严重先天不足,研发能力不强,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目前国内只有少数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万向集团)已经具有了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其它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完全不具备自主开发的能力,主要依靠购买国外的技术和仿制其它企业的产品。当前也有一些企业正在谋划着二次创业,但是面临着难以逾越的三重障碍:第一,企业内缺乏优秀的人才。第二,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许多企业十多年来靠着一个发家产品支撑着,眼看这棵摇钱树要倒了,于是到处打听,一旦有了意中的项目,便忙于引进或者干脆仿冒。第三,管理层内部的利益纷争。汽配企业经过十多年来的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家族成员不像创业时铁板一块,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其次,汽车配件企业正面临国外竞争对手的挑战。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以日资企业为例,现在至少已经有300家日本零部件生产商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者独资公司,其中日本电装一家企业就先后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投资了12家企业。与国外的配件厂商竞争,我国的汽车配件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原因在于:第一,美、欧、日各国的整车厂在选择供应商时都经过一个严格的评审过程,企业每年根据评审的情况调整供应商。国外的零部件厂商与整车厂有着长期的合作经历,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评审。第二,随着关税逐渐降低,我国的汽车配件企业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日渐消失,而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方面都不如外资企业。美国德尔福公司安排自己的员工长期在整机厂进行现场服务,而我国的企业在服务意识上远远落后于国外的企业。第三,外资的整机厂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配件厂。比如,日产与东风合作后,下令其供应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湖北设立子公司,确保零部件供应。在采购中,日产优先考虑的是其体系内的零部件供应商。第四,因为中国车厂生产的主要是引进车型,外商在设计时往往规定零部件的材料要求,对中国企业有意设置障碍。如日本旭硝子为丰田在天津的皇冠965N设计的车用玻璃,就明确要用UV-CUT玻璃。中国企业因无法采购到这种玻璃只,好放弃订单。

 

    第三,没有与整车厂结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配件厂与整车厂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在国外,整车厂与主要的配件厂之间常常能够结成长期的信任合作关系。比如位于俄亥俄州的本田美国公司明确提出,要帮助供应商成为世界一流的配件企业。他们主动派出员工到供应商企业中,帮助改善员工管理、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在塑造技术、焊接、模铸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本田公司有一个供应商叫Donnelly公司,原来仅生产汽车内玻璃配件,后来在本田公司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生产外玻璃的新厂,从而使自己与本田公司的交易额从500万美元一下子增加到6000万美元。国外汽车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合作关系,是一种基于长期战略考虑的互惠互利的关系。在中国,有人把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形容为“主仆关系”,整车厂欺压零部件企业已经成为惯例,同时,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也助长了整车制造企业的傲慢。

 

    第四,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使零部件企业雪上加霜。近几年来,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其中钢材、天然橡胶等价格涨幅更是惊人。以钢材为例,到2003年12月25日,全国螺纹钢市场价格攀升到了3880元/吨,比2003年初上涨了1500元/吨;同期螺纹钢的出厂价格也达到了3600元/吨;其他主要钢材品种,如线材、中厚板、薄板等价格均出现了强劲上涨势头。在2003年,天然橡胶也连续数次暴涨,一年中价格上涨近一倍。零部件企业处在整车企业和原材料供应商的夹缝中,生存越来越不容易。

 

    三、零部件企业的机遇

 

    第一,巨大的市场潜力。汽车产业正成为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有影响力的产业之一,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大众汽车消费的时代。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汽车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消费国之一。有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家用轿车的总量,将达到10193万辆。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汽车配件产业的发展,为它们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汽车配件企业经过十多年来的迅速发展,原始积累阶段已经完成。由于这几年汽车产业风光无限,汽车配件企业自然也沾光不少,其平均年利润一般不低于20%,有些企业俨然已经成了当地的“小巨人”。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当地的一些银行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贷款,企业发展中基本上不存在融资方面的困难。企业规模的扩大,还有利于引进高级技术、管理人才。

 

    第三,政府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不断加大管制的力度,使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得我国在交通安全、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今后,国家将会在尾气排放标准、汽车性能、燃油质量等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鼓励企业采用替代能源和节能材料,鼓励发展和使用小排量、低油耗汽车。国外的零部件企业由于生产的规模比较大,在原有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方面投入非常大,改变产品的类型和采用新材料,有时意味着必须更换原来的流水线和采用新的专利,这会给它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中国的企业因为规模小得多,前期又积累了大量的资金,目前正在考虑战略的转型,因此会更加乐于接受新项目。

 

    当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困难与挑战同在,机遇与风险并存。抓住机遇,谋求发展,要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科学的决策机制来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来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来确保企业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2.加大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投入。未来几年汽车行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在竞争中能否获胜,取决于其能否拥有的核心技术和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努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是当前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

 

    3.加强与整车制造企业的联系。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当学习国外企业的做法,更加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争取与整车制造企业结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4.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汽车行业的发展动向,注重项目选择和新产品开发上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值班编辑:李芳)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