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及群众对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及运输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管理将面临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随着市长热线“12345”、交通运输部“12328”投诉电话的启用,信访投诉件增多,社会对我们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越来越关注。结合保康县道路运输管理所的日常市场监管工作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1、取证难。保康到襄阳有40多台私家车长期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主要在没有班车的时间段经营,他们从不挂线路牌。他们建有一个群,在群里配载乘客,使用电话、微信预约。
2、执行难。经过统计,近几年来我们在打击非法经营活动时对客、货车的处罚最高也只有1万元,离法律法规的最低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就是这样的低于行政处罚最低限的案子还是专题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抵住众多说情和种种压力之下才办结的。
3、抗拒执法。一些无证经营的车主,在证据充分面临处罚的情况下,一是情绪抵触,不予配合;二是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三是不计后果,强行冲关;四是威胁行凶,影响恶劣。近年来,执法人员在执法中遭到辱骂、恐吓、受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屡有发生,甚至有个别车主在车辆被暂扣后采取自残、服农药、砸车、携老弱病残家属到管理部门进行要挟。
4、执法环境差,执法人员有畏难惧怕心理。自2015年保康油补发放工作出现问题追究相关人员及领导责任后,检察院组织人员专门到运管部门进行授课,就执行工作中如何规避风险,特别指出处罚执行不到位是渎职,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会面临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讲解,并强调这样的案例已有先例。由于道路运输法规处罚数额较高,很难执行,执法人员担心行政处罚执行不到位被追究责任,造成执法人员怕上路、怕扣车、怕办案等畏难惧怕心理。
5、工作经费缺口较大,执法装备落后。2008年省定人头经费到如今一直没有增加,随着工资政策的落实,工资是一涨再涨,光补发及增资缺口就多达300万之多,2017年省拨付的经费,只够发半年的工资,更谈不上更新执法装备,充实执法人员,加强队伍建设。
6、农村客运车辆GPS监管功能发挥不够正常,营运商后续服务跟不上,部分车主有不满情绪,矛盾比较集中。
7、驾校私设培训点为学员就近学习带来了方便,但不符合法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整治清理工作难度较大。
二、解决道路市场监管难的思路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襄阳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我们要提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信访投诉处置工作能力,克服畏难情绪,强化担当意识,创新监管措施,畅通信访投诉渠道,狠抓源头监管和信访投诉源的管控,认真履职尽责,更好服务经济发展,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运管。
三、解决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及信访投诉工作难题的措施
1、积极主动向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专题汇报运管工作,争取领导对运管工作的支持。同时,邀请公、检、法、纪委、监察等相关部门参与我们的执法活动,让他们充分了解运管工作中的难点。加强同交警、城管、物价等部门的配合,请政府牵头,多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并形成长效机制。
2、执法活动始终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走村入户,到企业、站点,人口车辆密集地等管理的源头,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既学习宣传了部门的法律法规,又了解了道路运输市场状况,同时掌握了行业管理中的矛盾。对个别屡教不改,证据充分的非法经营业主进行重罚,可以申请法院执行,通过办大案办有影响力的案子,起到震慑作用,提高执法工作的效果。
3、多深入基层开展客运市场调查,了解客运供需状况,加大客运班次的密度,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对长期在末班车之后非法经营的“黑车”利用网约车政策的出台,只要是符合条件的,给他们一个合法身份。
4、认真梳理、分析信访投诉信件,分清类别,找准产生矛盾的源头。近年来,我们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客运行业经营业主,多为争抢客源的利益之争。为此,要利用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正确引导客运经营业主对市场的认知,客运市场也一样,既有竞争也要有风险意识,行业监管部门保障的是行业安全和秩序,不能保证每位许可的客运经营者经济效益最大化。经营者认清了形势,他们就不会分散精力相互诋毁和投诉上,才能全身心在保证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这样既减少了投诉源,客运市场也将呈良性发展。
5、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办理投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矛盾不可避免,但要有说话讲理、解决问题的地方。我们在很好掌控行业矛盾,抓住各类信访投诉源的同时,要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履职尽责。对外公布的投诉举报电话,无论上班时间还是节假日都要保持畅通,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信访工作台帐,对受理的信访投诉,无论对错,都要态度诚恳,办理及时,同时要向投诉人进行情况反馈。让投诉人充分信任这个投诉渠道,避免矛盾上交和越级上访,减少社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