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许心超:社区充电设施怎么建?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6年8月23日16:3

  8月21日,以“安全保障 创新引领”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论坛期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报告》,本次论坛围绕行业补贴政策、补贴后的政策走势,以及如何更多使用非货币政策和基础设施保障政策等主题,邀请了有关部委专家、国外有关机构专家发表意见。以下是北京市科技委员会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发言实录:



  介绍之前我先给大家放三个30秒的小片。这个社区充电设施怎么建,分三类:第一类,有条件的一次性到位。第二类,现在车位管理的方式已经形成,谁先回来谁停,你说给你建一个桩,别人怎么办?这种情况怎么办?有电源条件,但是车位不固定,鼓励物业探索建设公共充电桩为社区服务。第三类,老旧小区,北京市老旧小区不断地改造,生活条件不断地优化,一方面要买电动车,这时候用移动充电桩加上社会公共充电桩结合,鼓励社会企业和充电公司合作。

  (播放VCR)公共充电桩建了找不到怎么办?公共充电桩好与坏靠谁评?靠公开化、靠消费者、靠市场,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手段,更多的是一个平台,这个充电桩好不好不要厂商说,不要政府说,消费者自己说。有一个公开指数,叫充电指数,把大家的评价拿上去,建得好的评价好,可以接着建,这样你的盈利性、合理布局性都解决了,规划靠消费引导。

  (播放VCR)这就是基本的使用常识,告诉大家怎么使用,说白了一点,这是一个科普,在北京台的公益频道上播。这是政府和企业一起联手做的,我们在推进产业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地把它的特征和消费者联系起来。说到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离不开消费者,没有市场一切都是白谈,说怎么样让消费者来接受,感到便利,他才能不用脚投票,用手投票、用钞票投票。

  介绍一下情况。第一个成绩,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67600辆,到年底预计到10万辆,小客车的80%是消费者自己买的。充电桩建设4万个,其中:专用充电桩5300个、公共充电桩超过6267个;自用充电桩28639个,涉及小区3000多个。这时候我在思考什么?自用桩和公用桩建设的比例问题,公用桩要成网络,没有网络不便利,但是公用桩和推广车辆的数量是线性的吗?我认为不是,但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性质我们已经在逐步研究这样的问题,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到一定地步之后是可以慢下来的,它是自用和公用互补的,在推广过程中要不断地理解相应的结构和比例。

  政策联动。既有中央政策,也有地方政策。中央补贴、免购置税、免车船税等问题,还有北京的问题、不限行的问题、指标发放的问题。我们整体的指标是北京市的安排,当时说到2017年20万辆,如果站在今年看,我们有信心,如果站在2013年看, 2013年总共卖出的小车上牌量是100多辆,我相信大家都没有信心。怎么样一步一步到这儿来,大家可以看初期指标,当时的安排叫2366,各年依次为两万辆、三万辆、六万辆、六万辆,并没有平均分配,为什么?这是产业发展的过程。那个时候车型有多少?车的续行里程120、150公里,那时车有多少,充电设施又有多少?接受的消费者又有多少?这是整个今年汽车发展的生态持续和完善的过程,第一个是指标安排,这就是我们的政策,并没有平均比例分配。第二年,2014年北京市上牌了2000多辆,2015年是三万两,因为2015年6月份实施了不限行,是三万多辆,这时候北京市上牌是两万多辆,牌照依然没用完。今年的情况,整个申请指标,网上大家都看到报道了,整个指标到这个月,8月26号基本上发放完毕。现在每个月的上牌情况是什么呢?是明显的台阶性上牌,上个月上牌数5452辆纯电动。基本上今年前六个月的平均上牌量没有低于4000个,而且在逐步呈现增长的方式。今年1-6月份全中国27.7万辆,小车1-6月份的数据是12万辆,1-6月份北京市卖了多少小车呢?纯电动2.4万,加上这个月,整体上北京今年上牌数3.17万,而且基本上不会低于5000辆的数据。全年预计6万,北京市一年更新的车,包括新增和二手车置换的是50万辆,六万辆除以50,10%,我认为自我的生态要形成了。这个时候的退坡和政策要逐步优化。这个过程中事实上指标只是一个数据,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生态,充电设施的完善,政策的互补。我觉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北京市政策是稳定的,没有摇摆,很坚定,告诉参与的各方是透明的、是公开的、是稳定的、是长期的。我觉得这一点政策没有最好的,只有不断优化的。但是对参与的各方一个稳定的预期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只有稳定的预期,参与的各方都很聪明,都会调动自己的资源来去适应,怕的就是来回变,所以我们觉得稳定性很重要,这个发展过程我个人认为是各方面、全社会不断努力和持续的结果。背后反映了新能源的生态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情况,也不能一蹴而就,不能说新能源汽车一说怎么着,我们就很快速增长,我们要承认产业是一个过程。因为参与的各方,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消费者都有逐步适应,来进行资源调集的过程,何况一个汽车开发本身要3-5年,政策和产品的周期要匹配。

  关于大家关心的基本问题,我说下我的一些观点。基础设施,大家经常讲说要快充,快得和加油一样的感觉。我问一下大家,现在咱们的油箱要么50升,要么60升,谁见过80升的?为什么没有追求更大的?很简单,是因为基础设施——加油站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车、和大家的续驶里程的要求达到了一个匹配,这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全社会各方最优的过程。加油站布局到底要多密?车到底用多少?一次加多少?这是一个全社会不断优化的过程。电动车发展一样,基础设施怎么布局?国网在高速公路建设了充电桩,铺开了,我认为挺好,我们鼓励的意义很好,实际真用多少呢?大家可以去调研一下数据。这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几个好的特点,一是能见的地方很多,不像加油站得有一个独立的空间,需要距离,写字楼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充电桩相对可以小一些。智能,现在互联网,我认为新能源,咱们国家在做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时候,刚好后面的“互联网+”和智能吻合得非常好,谁说过一句话“电动车是互联网智能的最佳平台”,在座的有滴滴,大家打车出行的需求没有吗?不痛苦吗?早有,为什么滴滴现在做出来了?因为移动互联,它是一个多方面的需求撞到一起的结果,不是因为有我就要去建,它是一个持续和优化的阶段。咱们国家各个产业发展到今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绝佳的机会,这是第二个。第三个是并行,加油的时候能干别的吗?不能吧?这可以,咱在这儿开会,你充电去吧。我想通常的情况下,开会也好,逛商场也好,生活方式低于半小时的我认为很少,您到这儿一开会半小时结束了,很少,不能说没有。您逛商场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吧,充好电了。这个特征,自用慢充、公共快充。所以我们把解决自用的难题三类推进,把解决公共的,公共要成网络,这是第一前提,第二要大家方便找、方便用。这两个问题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我认为解决起来没有想象的难。它需要我们把工作做细,需要通过利益机制把各方调动起来。

  例如:大家说充电桩建设盈利很难。选择集中建桩,和租赁公司、出租公司协同。同时在北京西站下面的一个楼的地下室B4,通常我们停车,如果B1有停车位,你愿意停B4吗?所以B4的停车位使用率不高,没关系,我全租下来,这就是要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你说我非要B1建,不是不可以,你花的成本就高。全租下来,通过和租赁公司、出租公司分享,使用率提高了,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一年四季恒温,冬季充电问题解决了,写字楼下面晚上的峰谷差电也降低了,这些模式不断地去发现,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充电设施难。我个人认为只要参与的各方发挥市场力量,发挥咱们的聪明才智,远比想象的要来得容易一点。因为北京建桩的时候涉及到三千多个社区,通常第一个很难,我们正在做一个平台,叫自用报桩平台,什么意思呢?咱们现在都是投诉,但是消费者和物业处于不平等的位置,您投诉我了是吧?检修、断电,当然这样的不多,但是也不排除存在。所以它是一个非对称的,不是平等的。这个时候怎么办?不用你去做,只需把你建桩的信息在这个平台上限时物业公司给答复,通过信息化的,您不答复,主管部门——住建委说怎么回事?解释解释吧,这样把我们这种机制换一种方式进行沟通,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大家借势拉到同一个平台上。

  就像锂电回收,媒体经常这么报道,一个干电池污染了多少多少,一个这么大的动力电池,是不是会污染得更多呢?电池大小只是大小,我反过来问一句话:为什么小电池会污染?是它回收渠道不畅。这么大的电池你想扔,你能搬得动吗?你卸得下吗?所以说这个回收渠道是非常畅通的,大与小的区别就注定了我们很多管理思路和理念的区别。而且何况我们电动车这么发展,我们的资源需求逐步抬高,我听说去年碳酸锂的价格涨了30%,他们做了实验,这些是可以回收,而且回收还是可以用的。第一,它有价值;第二,它网络是可以畅通的,我们可以理清责任。干电池废了找谁回收?我们自己经历的,我们买的塑料瓶子,我都留下来,过去卖一毛钱,现在五分钱,五分钱你找人家收,说我攒了很多,你过来吧,不来。事实上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就在换一种思路理解,收两毛钱行吗?你马上说两毛钱谁收?谁出啊?从哪儿来从哪儿出。我不知道你们在国外去机场的时候注意没有,小推车不免费,免费的但是使用搁一个钢蹦进去,还了钱就出来了。这个两毛钱是为了让大家在意,但是生活成本并没有增加,但是我们解决了回收渠道的问题。不是所有东西必须有人付成本的,但是我们必须有这么一种机制完成。

  关于政策和市场。第一个要和产业协同,我对政策有一个理解叫适度,不要过度。我经常跟大家讲2014年初如果北京也不限行,大家认为2014年北京的电动车会卖到三万辆、五万辆吗?肯定不会,哪儿充电?续驶里程120公里,谁来买?只能在细分市场。所以我觉得政策一定要适度,为什么?一旦政策不合适,您出完之后,大家一看,这政策没你想象的那样,因为我们出台任何政策都有目标预期的,我们出台这个政策认为会达到这个目的,一旦出台政策达不到预期目标,大家就认为政策是无效的,或者认为不那么有效,这个时候大家会把政策往下撤,再想增加很难,所以政策一定要和产业协同,适度超前,而且要注意边际效应。同时要可退、可进。进有序,退也有序,别一下子都进去了,退一下都退了,这样产业伤害巨大,我们要评估效率,哪个是主流的,哪个是重要作用,逐步进,逐步退,这样的话,我们在产业管理和政策管理要有一个艺术。

  另外是要协调。出租车必须全更新成新能源汽车,结果实行三个月没了,为什么?哪儿买?桩在哪儿?怎么用?一系列的问题一定要协调,新能源汽车涉及的面很宽、很广,一定要协同,大家是一个整体,不要单兵突击,单兵突击的结果很差。罚无授权不可为,一旦做一次之后不行,您让我再做,我得鼓足多大的勇气才敢做、才能做?再就是稳定,在下一步整体的考虑,我个人有一个建议,叫重政策,轻补贴。刚才蔡主任讲什么叫政策?物流车有一个通行权,这个通行权就很重要,要和补贴有序,类似于重政策,轻补贴。同时包括大家探讨的积分机制,一定要还给市场,发挥市场化的作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强调一点,企业政府只许管,你需要对社会公布什么,比如说二手车回收,你告诉我这个二手车怎么回收?比如说你不回收也必须要跟社会说明白。加强监管也要对社会公开,不搞运动式的,消费者会选择的。在北京的销售市场主流车型,大家都看到,北汽、江淮、比亚迪,加上后进的吉利,这几个明显卖得好,占市场80%以上,天道酬勤,企业会珍惜这些,消费者也会选择的。我们只需把市场的还给市场,不加任何修饰的,完完整整地让参与各方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就够了。什么叫市场?信息要平等的,信息要一致的,跟玩游戏似的,我拿了十个信息,我就告诉你八个,让你猜另外两个,这不行,一定要公平有序。政府在这方面利用互联网的机制,减少政府的管理成本,把这些还给市场,市场会珍惜这些的,我知道比亚迪和戴姆勒合资一款车叫腾势,一直延迟上市的时间,为什么?它对品牌非常非常地重视,所以上来之后明显的整个车的品质、性能各方面要好得很多,因为做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参与的各方不是捞一票就走,一定是长期和可持续的,把该给市场的还给市场,参与者各方就能做好,这是政策与市场协同。

  还有一个个人的观点,一提车,400、500公里,我认为未来是一种平衡,合适的续驶里程、合适的性价比,我不鼓励低价。我觉得华为老板说过一句话,物美价廉是奢望,没有持续的研发能力,没有持续的前进能力。所以我认为我们价格保持适度,但是要不断地发挥现在互联网的作用,来提升它的性价比。只有这样,这个产业才能走出持续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我自己的判断,300公里就可以,不要太多,不断地提升优化,增强人的感受,比如自动泊车功能、车互联功能,增加这样的功能。充电设施用得更方便,使大家管理更方便。整体来讲突出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便利和交互。这是举一个例子,北汽这几年一步步走过来,到现在车型丰富了,续驶里程基本达到250公里以上。

  我想说的就是这么多,我们是一线的工作者,在这个过程,政策和市场的边界,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怎么拿捏?怎么把握?我们也希望多听听各位的意见和建议,因为这是一个新能源汽车,不是企业自己的事,也不是政府自己的事,更不是消费者自己的事,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是国家一个国家战略。要想实现国家战略,参与者发挥正能量,献计献策,不断丰富和完善,我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这个中国梦一起做下去。

  谢谢!

(责任编辑:魏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