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京东宣布针对华中地区市场实现物流配送全面提速,“次日达”服务已可覆盖河南大多数城市。与此同时,苏宁在郑州投建的区域物流中心仓也将在3月份投运,以此支撑其达到同等的配送时效。这意味着,河南人的网购收件可较以往提前24小时。无疑这将深刻影响公众的购物方式,同时,也将对实体零售商产生持续性打压。
“明天到货”!电商物流军备竞赛持续加码
京东在华中四省(鄂豫湘赣)提出“次日达”物流升级,基本等同于“24小时到货”。
如其描述,用户在当日上午11点前下单,下午即到;当晚11点前下单,第二天配送到货。而此前,京东向河南消费者配送商品(含非自营产品)的平均时间则是3天,哪怕只是从郑州仓配送至洛阳消费者。
也就是说,“次日达”电商物流服务,从此将不再是一线城市消费者的专属福利。
“京东以华中市场为试点,即将在全国率先打响3~6线(县级)城市物流提速战。”京东华中区总经理唐伟称,配送时效能够提前一天,是京东在该区域的自建物流布局、运营体系与配送能力等实现了多维度支撑。而这,也将为京东提升在华中市场的品牌竞争力,并进一步优化顾客的网购体验满意度。
无独有偶,在2016年打物流提速主意的,并不只有京东,还有对它死缠烂打的苏宁。
“苏宁在河南市场的‘次日达’配送,不是新建,而是由去年的测试阶段,走向今年的强化期。”苏宁物流郑州公司副总邓贵称,截至上年底,苏宁在售的家电及3C类产品,已对河南省多数镇级市场实现“次日达”配送。另在今年3月份,苏宁在郑州投资的区域中心仓将正式投运,届时可支撑其将“次日达”配送覆盖更为广泛的商品类目。
足见,国内两大自营式电商在中原市场即将掀起新一轮物流时效对飙。
但这并非是第一次。由2010年起,京东与苏宁在河南陆续确立了区域物流仓投资计划,即已铺垫了未来竞争的序曲。尤其在上年一月,两家公司几乎同时打响了农村市场“圈地运动”。将服务站下沉至镇级市场,迅速而密集布点,攻势凌厉。此外,苏宁在省内拓展了“快递自提柜”,在多个城市商业区、写字楼及居民生活区安插其设备。
当然,最直观的看点是上年度的“双11”。“阿里苏”联合体PK京东,除前台的价格战之外,后台的物流效率战亦风生水起。在国内一线城市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半小时送货。
“从某种角度看,京东在本年度率先扩大‘物流时效战’的半径,是对上年度‘阿里苏’完成组合后的反应。也只有强化物流长板,京东才能逃出同业‘老大、老三’对其品牌的联合封盖。”河南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苏丰认为,未来电商主要竞争点必然在于服务,这也是价格战的有效出口。更重要的是,京东与苏宁有着近乎相同的战略意图,将“物流输出”打造为全新的利润支撑点。
大神“打架”争观众,实体商企却遭蚕食客源?
两大电商开启物流时效竞赛,消费者当然是直接受益者。
如郑州市民郭女士称,在上年,几大电商数轮价格战,令其捡到了不少实惠,尤其是母婴、粮油、饮料、洗化、纸制品等基础生活用品,几乎全部通过网购解决,而且,多为凑单赢得优惠,将很多消费品囤货用量增至3个月左右。
“如果电商真的实现了‘次日达’送货,我考虑将包装类的食品、调味品等也在网上买。”郭女士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80后家庭女主人的考虑。
而这,恰与商界人士对电商物流竞赛的“蝴蝶效应”所做分析结果趋同。河南丰汇商业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春强认为:“大神打架”,表面诉求是争取用户量、增大用户黏性,但深层利益却是通过“养懒”消费者、继续影响民众的购物习惯,从而,深刻持续波及商业市场供应商群体做出新的“站队”选择。
顾春强称,如今实体店商品一定比电商贵吗?事实上,很多零售商近两年通过供应链优化,已有了商品价格的话语权。而电商“烧钱”做价格补贴的频次、力度也日益收缩。但是,一旦电商在广泛市场形成“次日达”配送能力,这将成为扼杀实体商企客源、货源的全新杀手锏。消费者都不去实体店看一眼时,供应商当然不会再向传统商企投注更多资源。
当然,并不是所有传统商界人士对此表示悲观。如巩义金好来商业集团董事长吴金宏认为,京东与苏宁推出的“次日达”服务,仍需审视其服务实效和商品可覆盖的范畴。如生鲜类商品,是电商平台难以逾越的鸿沟。“更何况,电商选择物流提速的同时,其配送成本也将顺势正向增长。这决定其即将遭遇‘亏损配送’的订单量将持续增长。”
吴金宏所指的“亏损配送”订单,是指如粮油、饮料、生鲜等类目商品的利润额,不足以支撑物流配送成本。此前,曾有电商内部人士透露,郑州地区的配送成本约合每单6.8~7.2元,而省辖市或县的配送成本另加25%。也就是说,一份订单赚不够8块钱,就是赔钱买卖。
“亏损配送订单虽让电商平台头疼,却也是他们大棒砸市场的惯用手段。”张苏丰称,真正值得传统商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提升服务体系的综合质量,解决电商“次日达”服务对其客源的蚕食。至少目前,很多商家的在线购物、配送服务还只是摆设,没有明白“服务才是其核心竞争力”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