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重新定义和构造交通系统
王笑京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创新需要思维的开放和远见
我今天的话题可能技术内容稍微少一点,我讲一讲我们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的远见与未来。第一个,我们创新需要思维的开放和远见。这里我用几张图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展示,实际上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改善交通,来提升车辆的技术水平、改善安全,这件事情是交通运输的一个长久的话题,我这里用了一张图,是1990年代,也就是90年代初美国提供的一张图,实际这个概念在20多年以前已经展现。当然新概念的提出到实际应用会有一段距离,但是我想我们作为一个行业内的人,作为一个产业的人,作为一个技术专业的工作者,我们一定不能够保守,我们要有开放的思维和远见。正像今天上午大会上陈清泰主任讲的那样,当然今天上午冯司长还讲了一个物流的问题,讲了一个RFID和物联网的问题,这张图是美国政府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谈到物流当中如何运用RFID来管理的其中一张图。下面这一张图是日本在做智能交通的时候,96年发布的一张图,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谈到的车和车之间的联网,自动驾驶以及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在90年代的中期已经有了思路。当然,和我们的通信技术相关。大家可以看到在智能交通的体系框架设计当中,在上世纪的90年代,对于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专用的短程通信已经在概念设计当中,或者体系框架设计当中,把车、路、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当然,作为自动驾驶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车辆互联,我想借用一张2013年在日本智能交通事业大会上,三大洲,欧洲、美洲和亚洲一起共同做的一个总结,从几十年以前一直说到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有在路上做过的实验、展示过的东西都有所体现,大家可以看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应该说今天我们走到这里,除了我们新技术的提供以外,在这个业界当中,大家长时间的工作和积累,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从美国的智能交通来讲,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为了一系列的技术开发,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大家经常去说的美国在阿拉伯城市所做的展示的实验,这个实验不是凭空出来的,除了技术基础以外,当然有我们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是我想说的一个关键的例子,我们的思维一定不能够固化,不能够固化在原来美国提出来的90年代的东西,也不能固化在2008年、2009年的东西,当然也不能固化在我们今天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对互联网的未来有一个开放的思维和远见的思维。当然,中国在制定智能交通规划的时候曾经也做过这样的规划,大家可以看到其实里头的因素已经有了,只不过我们考虑得并不是那样细致。当然我用去年在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的一张图给大家做一个开放的思维,在这个大会上有一个展示板是白板,要求年轻人去画,你想未来的交通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随便画,这张我去的时候是一张白纸,等到大会结束的那一天,里头画满了青年人的想象,汽车可以自己开、可以自己通信、可以自己玩什么,我想只要你想得出来一定能找到相应的技术,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我们做技术创新和融合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思维、一个动态的发展,要有远见。当然,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要有新的思维,这里头简单的加法与集成与融合的区别,其实我们说加不是将原来的信息化的内容,或者纸上的内容搬到互联网上,这是一个简单的加,其实我们想“互联网+”在交通领域的概念,应该是重新定义和构造我们的交通运输系统,谁能想到未来的交通系统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呢?我们的道路基础设施就不会变吗?我们的车辆就不会变吗?我们的运输组织方式就不会变吗?在“互联网+”这个时代,我们一定要有更宽广的胸怀和想法。因此,我们看到我们互联网给交通运输带来的是新层次的变革,比如说交互方式、信息处理和获取方式都会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我们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而社会形态又恰恰是跟我们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因为我们交通运输系统不仅仅是个技术系统,我们是一个社会的系统。今天上午大家都谈到了例子,比如说优步,比如说专车,是不是构造了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呢?我们政府和社会要如何适应它呢?这都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需要认真地考虑的。所以“互联网+交通”是什么?当然我们还要+汽车,我不是简单地做加法,我们应该把“互联网+”这个“+”看成是在工业和交通领域应用的新的互联网,这个互联网不是仅仅数据交换的,我们想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有很多技术。我们作为交通和汽车人,我们也要从功能出发对互联网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就像今天上午华为谈到的,5G技术里头就要考虑车和车之间的通信,所以“互联网+交通+汽车”的实现要求我们新的概念怎么样成为新的产品和概念,新时代和新技术条件下的新的结构和新的市场是什么?这是我们现在作为交通领域的专家和政府应该考虑的。同时我们也考虑社会和公众的接受,比如像我们的优步和专车,有社会接受的问题,也有公众接受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法律法规的准备。我们在实施层面也要有所探讨,实际上“互联网+交通+汽车”这个顺序我们不去管它,它的物理视角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现在,我们要走一条从辅助决策系统向自主决策系统方向发展,自动驾驶的汽车实际上就是一个自主决策的一个东西,它有它的势能结构,我们一般信息服务系统,人是一个操作的主体,但是我们要变成机器是操作的主体,机器是操作主体的时候,我们回想一下1940年代维纳发布的控制论,讨论动物和机器之间的通信的问题,它所提出的控制论的普遍的原则,智能性和信息通信,以及黑箱处理的方法,是否能够和我们今天所要做的东西是一定吻合呢?是否契合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或者叫信息物理系统的东西呢?所以我们的“互联网+交通+汽车”如果从物理视角去看的话,恰恰是一种物理信息系统,当然这里头有些新的变化。我们为人服务的创新是什么?我们基本服务和扩展的增值服务是什么?这是我们实现物理系统要新考虑的问题,当然基本服务应该是政府做,扩展服务、增值服务可以市场做。那么我们觉得在这个领域里头,我们可以借鉴原来智能交通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所做的服务功能和体系框架研究的方法。当然这里还要看到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给我们的启示,因为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是我们新的概念,我们应该用互联网新的理念来对交通运输系统整个服务体系,甚至到它的基础设施都进行一些新的设计和构造,因此我想今天贡献给大家的就是我们的思想一定不要保守,这个领域里头我们有很多前人的东西可以借鉴,包括几十年以前维纳的工作,包括几十年以前交通的工作,也可能是前几年信息领域、互联网领域各方面的工作,我想我们未来的前景应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地努力,我们用我们的眼界去规划我们的系统,去给老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这里头当然还有很多工作,包括道路设施、智能化车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设施,这是我们做技术工作必须要认真考虑的,因为一个新的交通系统不可能没有新的设施,也有新的车辆,也有它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设施,当然很重要的还有数据和软件,是我们必须要统一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