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恒通杯”我喜爱的公交车型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图文)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恒通客车 林华 包安平 2015年7月8日14:32


  6月14日在重庆红旗河沟、南坪、双碑、北碚四个公交枢纽站举办的公交都市 绿色出行——“恒通杯”我最喜爱的公交车型市民评选活动,目前已落下帷幕。


  本次评选活动共展出了7款恒通经典车系,供广大市民评选出喜爱的公交车型,参与活动的车型有恒通迷你巴士系列小型客车、新阳光系列客车、前置纽曼系列燃气客车、后置纽曼系列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都市领航后横置客车,以及恒通2015新推出的时尚精品EB12系列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和EB6系列纯电动客车。本次活动市民参与热情很高,活动现场热闹非凡,通过与客车的零距离接触,增加了市民对新能源客车的认可度,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对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充满信心。参与投票的市民本着客观的态度,贴近自身的需求,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本次活动共回收1596张票,最终纽曼后置系列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以722张投票,荣获本次市民评选活动“最喜爱公交车型”。


  纽曼后置系列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是恒通近年来持续畅销的车型,在此次评选中以绝对的优势获得广大市民的青睐,最终获得722张投票,占总票数的23.04%,获得本次评选活动的冠军。该车外观典雅大方,方基调、小圆角欧式造型,是恒通客车近几年的畅销车型,适合中国公交使用习惯,满足中国大、中、小城市运营需求的大容量、低入口城市客车。车内空间宽敞明亮,内饰简洁,人性化的座椅、扶手布局,令在场体验者赞不绝口。同时,该车采用国际领先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配装高效率、长寿命的钛酸锂电池,一次充满电仅需10-15分钟,整车节气率达40%,具备良好的经济性。目前此款车型已有1428辆服务重庆公交,另有约200辆服务贵阳、遵义、德阳、海口、呼和浩特等城市,深受广大驾乘人员的好评。


  迷你巴士系列小型客车以其独具匠心的外形,半长头设计,灵活小巧的车身,宽敞舒适的空间,收放自如的操控等特点获得了629张投票,占总投票数的20.07%,荣获本次评选活动的亚军。此款车型可灵活的畅行于大中城市支线、城乡结合部道路、社区/旅游观光、轨道接驳等,能有效的解决社区居民、轨道至社区出行距离短、交互频繁的问题,可以完美的填补社区与公共交通之间的衔接空白。目前,共有693台迷你巴士穿梭于重庆市区的大街小巷。据悉,该车型市场保有量已超过5000辆,运行在以重庆为中心东至江苏、浙江,南至广东、海南,西至新疆、青海,北至内蒙古、甘肃等众多城市,还远销南非、斐济、孟加拉、菲律宾、津巴布韦、尼日尼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阳光系列客车是一款适合我国大城市支线交通、中小城市干线交通及远郊公路市场需求的多品种通用系列客车,车长7.5—8.5米,其流线型车身,极富时尚气息的外观造型也不乏它的喜爱者,最终获得521张投票,占总票数的16.62%,屈居季军。在其出众的外观和驾乘感受之外,通过自身多项领先技术的应用及升级配置,可靠耐用低能耗,满足城市快速交通需求,引导中小城市干线公交巴士全新性价比。合理的前、中门设计最大化地利用客区车厢扩大了载客空间,同时采用创新优化设计,使车内噪音较同类型车降低了8%,使乘坐更为舒适,且整车重量比同长度的城市客车降低了2%左右,经济适用性强,近三年销售量达1200余辆,其中237辆服务于重庆公交,持续畅销。


  EB12系列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是2015恒通科技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创新之作,浮雕式时尚造型,整车立体感与动感十足。车内采用独立驾驶的操作空间,保障了行车的安全性。低地板一级踏步宽通道大容量客区布置,舒适更具人性化。天然气,柴油、混合动力、纯电动等多种动力选择,其中混合动力可配备磷酸铁锂电池+超级电容,创新科技保障市民绿色出行。在本次评选中,该车同样取得了509票的好成绩,占总票数的16.24%。


  EB6系列纯电动客车本次活动获得了278票的成绩,占总票数的8.87%。其“小”身材“大”能耐,首创国内6~8米级城市用低地板一级踏步客车,宽体车身设计,全数控模压高品质车身,安全可靠。车内空间宽敞,站立无压抑感,方便乘客站立和沟通,为乘客提供全新的乘坐感受 ,可灵活畅行于中小城市支线、社区、轨道接驳和旅游沿线。搭载天然气、燃油、纯电动等多种动力,纯电动可配备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满足公交、轨道接驳、社区等用车需求的同时,还市民一片清新空气。


  此次公交都市 绿色出行——“恒通杯”我喜爱的公交车型评选活动彰显了恒通品牌的进步,同时展现出广大消费者对恒通品牌认同度也在大幅提升。此次活动公司秉承“绿色公交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品牌新理念,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的交通方式,在开创绿色环保客车新天地上,恒通将继续发挥着客车行业“电动先锋”的领头作用,引领着城市绿色交通的新未来。

(责任编辑: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