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河南郑州客运卫星站计划16个仅建成4个 全都亏损
来源:大河报 2014年5月26日10:4

  “未来2年内,郑州市各出入市口附近将建设16个客运卫星站”——2011年年底,在郑州中州大道客运卫星站启用当天,郑州市交通运输集团发布的这条消息,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今2年半时间过去了,建成的仅仅4个客运卫星站,要么闲置,要么亏损,年总亏损甚至超过千万元。曾为解决“马路汽车站”问题而设立的郑州客运卫星站,如今可谓迈进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建设、运营客运卫星站的郑州交运集团方面表示,卫星站客流量不大,与选址、其他交通出行方式的冲击都有很大关系,但他们不会放弃后续建设,可能会对部分站点进行调整。

  回访

  曾经的蓝图,如今的萧条

  有的闲置,有的后续建设计划停滞

  5月21日上午10时30分,位于中州大道北环立交桥东南角的中州大道客运卫星站内,只有一辆大巴在角落里停放。两只小狗追闹嬉戏传出的吠声,让空无一人的站场更显冷清。站门口处,进站口大门已经上锁,里边的三品检测仪的传送带及几把椅子布满灰土。站场里的候车室没有乘客;办公室内,只有一名女售票员值守。

  此前,大河报记者曾在近1年时间内多次探访过这处车站。每次都是门庭冷落。“平常乘客就少,加上立交桥修建、门口修路,车不好进来,更没人了。”这名售票员说。该站经理赵颜告诉记者,该卫星站客流确实低于预期,不少班车因为赶场不愿进站,他们一直也在想方设法解决。

  中州大道客运卫星站的冷清现状,与其2011年12月31日建成启用之时彩球飘扬的盛况,对比鲜明。

  当时,这个为解决“马路汽车站”问题而建的郑州市第一个客运卫星站,设计日发班次500班,日均客流3000人次,曾被各方寄予厚望。按照郑州市交运委当年的规划,未来2年内,郑州市还将按照每个300万元左右的投资计划,在各出入口附近建设16个客运卫星站。然而,该规划落实并不顺畅。截至目前,只建成了4个客运卫星站,分别是中州大道客运站、西北客运站、郑尧客运站和七里河客运站。

  运营

  已建成的4个,全都亏损

  与预期差距甚远,年总亏损上千万

  与中州大道客运站相比,其他3处客运卫星站的客流量稍大,但依然有限。

  5月21日下午,在毗邻郑州高新区大学城的西北客运站,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乘客购票乘车。该站值班班长鲍新安讲,该站目前日均客流量在200人左右,与预期也有不小差距。“按照郑州交运集团的要求,客运西站和二马路汽车站的客车必须在这里停靠,客流量有了一定保证。”他说。

  因站门前修路,主要发往豫南、豫西南方向的郑尧客运站也一度没有稳定客源,距设计日发送量2000~5000人次相去甚远。七里河客运站,如今也很冷清。

  这种萧条境况,让具体负责客运卫星站建设、运营的郑州市交运集团方面倍感压力。

  5月22日上午,该集团安全稽核公司经理王炳辉介绍,相对来说,该集团建成投运的这4处卫星站中,七里河站和西北站的运营状况相对较好,但依然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年亏损总额,按该集团生产经营部部长贾炜的说法,超过1000万元。“以中州大道卫星站为例,仅仅场地租赁费,一年就达33万元,虽然没啥收入,但还得向出租方支付。”他说。

  为啥亏损?

  说法:选址不理想以及其他交通方式的冲击

  一个让不少市民印象深刻的现象是,在客运卫星站启动建设的2011年前后,郑州市的“马路汽车站”问题相当严重,成为街头一景。

  既然有“马路汽车站”、站区周边区域市民等稳定的客源,为何这些客运卫星站,还会出现客源不多乃至亏损的情况呢?

  王炳辉分析说,如今来看,一些卫星站客流量不大的情况,与选址有很大关系。“按照我们最初的愿景,这些卫星站都应该选择在高速出入口附近,但合适的场地实在难以落实,最终选址都不是完全理想,这是制约卫星站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既有的几个卫星站的运行状况也能看出,选址越科学,运营状况越好。”他说,对一些卫星站,今后不排除调整位置的可能。据他分析,近年来,高铁、航空、地铁、城际公交等交通方式的快速发展,加之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对普通公路客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客运卫星站受到影响,在所难免。

  是否浪费?

  说法:全部是自筹资金建设,有诸多社会效益

  针对现在一些客运卫星站建成却未充分发挥效用的问题,有市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毕竟每个站300万元左右的投资,也不是小数目”。

  王炳辉说,目前的4个客运卫星站,全部是由郑州交运集团自筹资金解决,政府方面没有提供资金支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些客运卫星站的建设和运营,是不太成功的。作为市场化运作的企业,我们也不愿意看到。”他说,“以后在规划建设上,需要更加科学、慎重。”

  郑州市交运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虽然对他们来说亏损了,但对社会各方来说,客运卫星站的出现和发展,还是有诸多积极作用的,产生了很多社会效益,并非浪费。

  “有了客运卫星站,‘马路汽车站’确实少多了,乘客的安全出行有了保障。对周边居民来说,便捷性也不言而喻,比如西北站对大学城,向北、向西回家的,坐车方便多了。”该负责人说。

  还建不建?

  说法:仍看好市场前景

  未放弃后续建设计划

  也正是基于便民思维,近年来,包括人大代表在内的不少社会人士都很支持卫星站建设。不过,在如今客流有限、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不少人士担忧,客运卫星站会偃旗息鼓,退出历史舞台。

  对此,王炳辉及该集团生产经营部有关负责人均明确表示,虽然目前卫星站的后续建设计划陷于停滞状态,但他们并没放弃。“‘马路汽车站’问题还没有完全消失,引导行业规范运营依然很有必要。同时,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市区人口大量增多,市民的出行需求增大,便捷、安全的场站建设还是有必要配套跟进的。”王炳辉说。

  对将来的客运卫星站建设,王炳辉认为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目前,郑州市的高速出入市口已经有16个,加上在建的和即将建设的,会更多,这也给客运卫星站带来了契机。”他说。

  如何解困?

  说法:自身寻求改变

  也需政府政策扶持

  “公路客运方便、实惠,可以深入县城乡镇,覆盖面广,作为市民出行的一个重要选择,现在依然有不可替代的生命力,问题只是如何去做。”郑州市交运集团组宣处副处长汪军说,他们也在寻求改变。

  “如果政府能对卫星站的建设给予选址、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我想卫星站的发展,会好很多。比如,在高速出入市口附近协调土地,在卫星站门口设置公交站牌,强制要求一些车站的始发车在适宜的卫星站停靠、配载等。”汪军说。

  去年11月,河南省运管局曾专门下发文件,明确了设立客运卫星站的建设原则、申报范围和程序,为利用卫星站进行旅客配载作出了规范,并提倡具备条件的省辖市探索“客运站+卫星站”的管理模式。

  郑州市交运委有关负责人昨日下午受访时说,客运卫星站的现存问题,也引起了他们的重视。该委将采取措施,争取把客运站纳入公益性设施建设范畴,并在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责任编辑:杨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