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规划布局。政府加强主导,推进公交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规划、资金、土地上落实保障,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制定了《长兴县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和《长兴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实施方案(2013-2016年)》,科学规划布局,加快建设公交枢纽,以公交枢纽为基础,完善全县公交格局、网络,创新实践公交枢纽“政府推,属地建,交通用”的长兴模式。在建成启用长途汽车总站公交枢纽、水木花都公交枢纽、高铁站公交枢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龙山新区和图影旅游公交枢纽建设,2014年新建成启用了中心广场、画溪新城两大公交枢纽站,进一步增强了城乡公交基础设施,扩大了公交服务格局和网络。
二是注重扶持监管。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理念,引入政府购买公交模式打造民生公交,将公共交通事业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于2011年起专门出台政府扶持政策,对公交企业新增及更新公交车辆、指定线路及低票价等政策性亏损给予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并逐步加大补助力度。同时加强公交行业监管,对行业文明创建、安全运营、准点率、服务质量、车容车貌等进行挂钩考核,不断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建立了“政府主导、民办公助、强化监管”的公交运营长效机制。通过实践,公交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舒适,在2014年上半年全省县域城市治堵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长兴排名全省12个重点县的首位。
三是注重装备升级。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建设城市城乡公交停靠站975个(其中港湾式停靠站598个),开通公交线路73条,投入营运车辆211辆,日班次达2355次。今年1-10月共新增和更新公交车32辆,新增和调整城市城乡公交线路17条,新增港湾式停靠站7个。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引进了24辆新能源LNG公交车,目前新能源公交车总数达到94辆,约占公交车辆总数的一半,城市公交新投放LNG公交车比例达到100%。今年10月底又投资2000余万元引进10辆纯电动公交车,成为全国首个使用纯电动公交车的县级城市。新建公交枢纽在规划时就考虑到未来公交发展需要,在枢纽站预留额外停车场、预埋新能源公交车天然气管道、预留电动公交车充电装置等。今年政府出资新购44辆“大鼻子”校车,配备GPS定位系统、安全报警等装置,为接送学生增添了安全保障。
四是注重城乡统筹。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村村通公交,通达率保持100%,2013年至今全县公交出行分担率已提高3个百分点,现已达到11.7%。新启用的画溪新城公交枢纽和2015年即将建成的龙山公交枢纽可实现城市和城乡公交换乘,为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不断加大对城乡公交的投入,2013年在县城-牛头山城乡公交线上投入省内首批16辆国V排放标准的新能源公交车,受到群众好评;新开通8条农村群众需求迫切的第三层次公交线路,不断向农村延伸公交服务;今年运管部门梳理存在问题的第三层次城乡公交站台,推广城乡统一的公交标识,加快完成全部站台的更新工作,进一步方便城乡群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