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务院第406号令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农村道路运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农村道路旅客运输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生产力的提高,农村乡镇企业、旅游业发展迅速,广大农民商品意识日益增强,农业效率提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经常流动,而目前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分析农村客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农村客运经营模式,探讨解决农村客运发展的新路子,为解决农民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促进乡村经济建设,推动道路运输发展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
一、我县农村客运市场改革前的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具体表现在:一是随着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大量供销人员往返于城乡之间,成为农村客运市场的常客;二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客运市场客运量剧增;三是农民经商意识日益增强,往返于乡镇、城乡之间的经商者众多,增加了出行的需求;四是各级政府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通村公路技术状况不断提高,通车里程日益增加,为农村客运市场的开发和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绥阳县通村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提出:从2013年—2015年,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43公里,全县行政村、居、社区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县农村客运发展改革提供了契机:农村客运运力、运量不平衡是长期以来摆在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面前的难题。我县15个镇、乡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是自然居住,因而运量相对分散。相比来说,农村集贸市场赶集日客流比较集中,成为热线;淡季时,运力过剩;贫困地区由于道路条件太差,经营者不愿跑,因而成为冷线。运量的不平衡导致了运力的不平衡,无形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客运市场—集贸市场赶集日、重大节假日、周末等时间点或者洋川镇、旺草镇等人口密集的镇乡客运车发班快,旅客即来即走,旅客、客运经营者皆大欢喜;在相对偏远的区域、不逢重要时间点的日子里对于想乘车的人们来说,时间总是那么难熬,因为道路的相对崎岖、人流量的减少,客车经营者们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往往尽可能延迟发班时间或尽可能在站内满载而出,导致半途想乘车的群众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却想而不得,在炎炎烈日下或寒风凛冽里更是怨声载道;同时,客运车辆一牌(线路标志牌)一线(客运班线)的固定经营模式也导致了客运企业不能根据客流情况调整车辆运行,出现一条班线运力不足旅客乘车难,而另一班线没有乘客车辆闲置的现象。
二、我县农村客运市场改革
群众的迫切需求,日益发展的经济使得农村客运发展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县农村客运怎么改”成了久久萦绕在交通运输局、运管所领导班子心头的一个难题。2008年以前,我县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属于松散式的经营模式,在同一条客运线路上有两家以上的公司车辆在经营,每一辆客车在公司又属于挂靠经营,同一条客运线路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客车常常出现争客、抢客、你追我赶的现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常发生经营纠纷,给管理部门和客运公司增加了管理难度。经过长期的调查了解,召集客运经营者座谈,经向遵义市运管处、县交通运输局请示,绥阳县运管所决定:按照国家、省、市、县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农村客运实际,逐步进行农村客运改革:2008年至2009年两年中,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绥阳县农村道路旅客运输实施方案的通知》(绥府办发[2008]45号)精神,将全县的82条农村客运班线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由四家客运企业经营。在每一个区域内,引导同一条客运线路的所有经营者形成线路股份制或片区股份制经营(一个片区多条客运班线),有效遏制了争客、抢客、你追我赶的现象,为我县旅客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提供了保障;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农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交安监〔2009〕发785号)文件精神和市运管处《遵义市运管处关于加强农村客运发展及安全工作的通知》(遵市运管发〔201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为提高农村客运车辆安全系数,改造更新投入的客运车辆必须是中级以上六轮客车,我县农村客运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造,这次改造计划投入客车190辆3930座,比上一次(2009年)改造总座位增加700余座。3家客运企业更新投入客车共144辆3076座,淘汰8-12座左右的四轮客车30余辆,提高了客车运行安全系数,其余车辆预计至2015年6月以前全部投入;2013年2月,农村客运环境日趋成熟,为迅速赶上我县通村公路建设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绥阳县农村道路旅客运输实施方案的通知》(绥府办发[2008]45号)文件“县内农村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到2013年12月31日到期”的规定,绥阳县运管所启动了新一轮县内农村客运班线改造工作,该项工作已于2014年3月20日结束。在此次改造中,积极推行公司化或股份制经营模式,将全县4家客运公司整合为3家,15个乡镇的农村客运班线由原来的12个片区按照班线走向整合为5个大片区,每个片区按照“统一车身颜色、统一车身标识、统一车辆投保、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效益核算分配、统一司乘人员服装”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实行股份制经营,减少了经营纠纷;淘汰8座左右的四轮面包型客车,全部更新为六轮客车,提高了客车运行安全系数;每辆客车由原来的一车一牌一线改变为一车一牌多线,在经营区域内由客运企业根据客运流量自行调节运行线路,提高了客车利用率。本次改造共投入客车181辆3759座,比上一次总座位增加523座。
三、我县农村客运改革后的意义
早在2012年,我县旺草镇宏运汽车客运公司所有农村客运车辆均实行区域化、公司化经营这一经营模式便得到了遵义市运管处的认可。由于车型升级改造成功,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突出,深受沿线群众欢迎,适应市场需求,遵义市运管处积极将这一发展创举向全市推广,引导各县农村客运朝着又好又快的的方向发展。
如今,经过整合改革已7月有余,我县农村旅客运输改革效果明显,运作良好,多方受益:从客运经营者来说,整合运力资源,推行公司化经营,实行“统一车身颜色、统一车身标识、统一车辆投保、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效益核算分配、统一司乘人员服装”,既提升了企业服务形象,又使自身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尤其是每辆客车一车一牌多线,在经营区域内由客运企业根据客运流量自行调节冷热线运行线路,更使百姓受益,如绥阳经伞水至郑场一线,改革前,百姓因无车可乘怨声载道,部分长安面包车主趁虚而入进行非法经营活动还振振有词,运管部门为安全严打击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而合法客车经营者往往空车往返入不敷出叫苦连天,改革后,非法经营者无漏洞可钻了,客车经营者有钱可赚了,乘车的百姓笑得可甜了,运管部门放心了。从客运站方来说,一是管理便捷,压力减轻,相关事宜与公司联系处理即可;二是社会稳定,再无争抢客源现象;三是客运站源头管理轻松,客运驾驶人能自觉履行客运站、场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四是站外揽客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从道路运输管理来说,我县农村客运旅客运输改革使全县客运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运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的重担得到减轻,市场监管力度得以进一步加强,客运公司专业的管理、GPS卫星系统的安装,既保障了安全运输,又给地方群众带来了实惠。
总之,大力推动改革与发展农村客运,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安全生产是道路运输永恒不变的主题。安全生产,只有始点,没有终点;安全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企业的效益、家庭的幸福。我们只有尽职尽责,严格监管道路运输市场,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才能确保道路运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