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巴南仅有一条双向通行的渝南大道与主城相连,境内高速公路里程为零,农村地区群众出行能坐上拖拉机就算“高规格”。
今天,内环、绕城、渝湘、渝黔、沿江5条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把这个曾经偏居一隅的区域变成了重庆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巴滨路、渝南分流道、鱼洞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重新定义了巴南与主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概念,使巴南完全融入主城;73条公交线路、74条农村客运线如同一道道“毛细血管”通达巴南的每一个“末梢”,为90万巴南居民出行带来方便和快捷……一张越织越密的交通路网为巴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着动力。
建区20年,巴南站在全新起点,“四区一基地”的战略布局勾勒出发展蓝图。建设魅力山水城市、国际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巴南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这张通江达海的交通路网则是巴南履行责任、完成使命的根本保障。
畅通路网让巴南进入新交通时代
“走巴滨路,从鱼洞到解放碑只需要半个小时。”家住鱼洞的李女士在渝中区上班,现在她再也不用每天早上7点出门了,“如果走渝南大道、渝南分流道或者坐轻轨3号线也都只需要四五十分钟。”李女士从巴南区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路网中得到了实惠。
“巴南交通已经实现‘1113’通达目标。”巴南区交委主任周强介绍,以1小时巴南、1小时重庆都市区、内环以内10分钟镇到村、内环以外30分钟镇到村为目标的道路交通建设让巴南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充分流动了起来。
巴南区“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新交通时代不仅方便了巴南居民“走出去”,同时还为把周边城区的消费群体“引进来”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巴南万达广场为例,商业门面销售异常火爆。调查显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巴南区便捷的交通。
“便捷的交通路网增强了巴南区聚集和辐射能力,使巴南真正跨入了主城‘一小时经济圈’。”周强介绍,目前巴南与周边各个区县均建立起了快速通道,周边城区居民到巴南游玩已成为一种常态。
“现在仅与南岸区相连的道路就有渝南大道、渝南分流道和滨江路3条。”周强介绍,加上正在建设的东城大道和拟建的茶惠大道,巴南区将实现与南岸区的无缝对接;李家沱长江大桥、马桑溪长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城市快速路打破了长江屏障,巴南与大渡口区和九龙坡区近在咫尺,有效带活了长江两岸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中的木洞长江大桥、双河口长江大桥、南川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3条大道承南启北,将形成巴南与江北和渝北相连的重要南北通道。
此外,越织越密的国道和省道同样对巴南进入新交通时代功不可没。G210、S106使鱼洞和杜市、珞璜实现对接,有利于加快推进鱼洞—一品—杜市沿线以及鱼洞—珞璜沿线的片区开发;南涪路、沿江高速公路传递主城经济辐射,促进长江南岸城镇产业成片规模化发展,加速“一小时经济圈”融合;渝湘高速、S104以及规划中的南川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构成巴南与南川地区经济商贸物流联系的快速通道;渝黔高速、圣灯山路、一赵路助推巴南与綦江地区经济商贸物流联系以及两地旅游产业协作。
市交委相关专家指出,从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讲,巴南区畅通的陆路交通网络增强了巴南的竞争力,为巴南建设都市功能拓展区提供了动力;在全市层面来看,巴南承南启北的路网也为全市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撑。
强大交通基础支撑“四区一基地”建设
最近一段时间,主城喜欢网购的网民可能会发现一个变化,但凡在京东商城购买的自营商品,通常在24小时之内就可以送达手中,即或是“11·11”这样全国物流的“大考”之日,送货时间也不会超过48小时。
京东物流为什么会如此之快?因为京东在巴南区的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建成了京东重庆运营中心。“巴南区的陆路运输畅通,辐射力强,到主城各区均在1小时以内,上了内环、绕城高速可以快速通达各个区县,渝黔高速甚至还能辐射到贵州。”京东重庆运营中心负责人道出了京东落子巴南区的原因。
事实上,因为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络而选择落户巴南区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的企业远远不止京东一家。华南城、浙江传化、普洛斯等一大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物流运输企业纷纷入驻南彭公路物流基地。
物流巨头齐集巴南折射出了交通对巴南建设“四区一基地”的巨大推动力。“物流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而道路是物流发展的根基。建设‘四区一基地’离不开强大的道路网络支撑。”周强介绍,2010年9月,当南彭公路物流基地打下第一根桩基时,与之相配套的“一桥两路”建设同时破土。
目前连接物流基地的百合立交桥、东城大道南段、环道路东段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高规格的配套道路为这个全国物流网络重要节点、西南地区重要陆路物流配送平台架起了一幅完整的路网骨架。
不仅是商贸物流集聚区,交通同样是推动巴南其它4个功能区发展的“大动脉”。换个角度说,巴南“四区一基地”的战略布局也是依据现有或即将建成的路网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部署的。
例如起于巴南经济园区鹿角组团的东城大道,北端连接茶园,向南延伸至界石组团、公平组团、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直到渝湘高速,连通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集聚区。依托这条东城大道,巴南区可以充分发挥出板块联动效应。园区刚下线的电子产品便能立即装进物流企业的货车发往全国各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成本,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产业大通道。
为进一步给“四区一基地”提供支持,巴南区交委在道路的规划建设中更加注重产业带动性和区域联动性。如今像东城大道这样的产业通道在巴南还有好几条。
黄金大道为麻柳沿江开发区规划道路“三纵、三横”中的纵向主要交通干道之一,承担起麻柳沿江开发区生活、居住与工业的交通运输功能;教育大道是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城内规划的南北向的主干路,道路的实施将完善园区路网骨架,支撑职教城的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地块的开发以及相关产业发展;龙洲湾隧道的建成将打通滨江城市经济带与环樵坪经济区的“任督二脉”,隧道串联南彭、大江厂、佛耳岩、珞璜、西彭等重要物流节点,结合规划中的铁路东南环线形成公、铁、水联运的综合交通模式。
水陆联运成就主城南部物流枢纽
除了发达的陆路交通,巴南区的水上运输也开始发力。建区20年,巴南区内的码头数量由1994年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27个,遍布“四区一基地”。
随着投资2亿元的佛耳岩码头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巴南区结束了无现代化港口的历史。码头内设3000吨级多用途斜坡式泊位1个,货物年吞吐量45万吨;设400车位滚装泊位1个,商品车年吞吐量15万辆。中、高水位时,5000吨级的货轮也可直接停靠佛耳岩码头,这无疑让巴南区的物流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据了解,投资3.7亿元的佛耳岩码头二期工程即将开建,设计年呑吐量达到170万吨。
此外,巴南区还在麻柳港区规划建设9个5000吨级泊位,预计年通过能力将达到1110万吨。
水陆联运的实现使巴南区国际物流中心这个头衔更加实至名归。然而对于巴南区而言,综合物流交通网络的建设远不止于此,巴南交通有着更加远大的谋划。
周强称,“十三五”期间,巴南区的沿江铁路、铁路东南环线及渝黔新线等规划论证工作将加速推进。加之已建成的重庆公路物流基地、长江码头等枢纽站场,巴南区作为主城南部交通枢纽和战略门户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周强介绍,“四区一基地”的建设将使巴南区成为我市主城一个具有工业特色的中大型码头港区。沿江高速、渝黔高速、渝湘高速可让水运抵渝的货物轻松到达全国各地。同时,依托佛耳岩港、麻柳港区等水路通道,巴南区能更加便捷地联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出海通道。巴南通江达海的综合物流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公共交通强势推进确保群众便捷出行
交通除了服务经济发展,更要惠及民生民计。建区20年,巴南交通在方便群众出行上成绩斐然。已经落成的龙洲湾综合换乘枢纽便是巴南构建便民交通的大成之作。
投资5.2亿元,占地145亩的龙洲湾综合换乘枢纽紧邻渝南大道鱼胡路口,是巴南区首个集长途客运、公交客运、轨道交通、出租车、私家车为一体的客运站场。
整个枢纽站功能齐备,由换乘主体大楼、长途洗检修用房、公交洗检修用房、加油加气站、配套用房、停车广场等组成。枢纽站共有停车位705个,地下停车库除停放公交、长途客运车辆外,还允许私家车停放以便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售票大厅与轻轨3号线鱼胡路站相连,乘客无须出站便可实现轻轨与公交的互换。
“一品、界石、南泉、东温泉等方向的客运车全部将在此汇合。”周强介绍,“巴南区交通路网发达,同时还是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客流进出重庆的主要通道。龙洲湾综合换乘枢纽的建成,实现了区内客运与城际客运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为建设安全、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巴南区在2013年11月前实现了二环内公交全覆盖。目前二环内共开行公交线路73条,公交运力达988辆,并且全部纳入了我市“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政策,大幅降低了居民的出行成本。
“为实现二环内公交全覆盖,巴南区用新开行10余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5条公交线路的‘代价’替换了188辆长安定线车。”周强介绍,现在巴南城区客运已彻底告别了“面包车”时代,形成了安全、快速、便捷的城市公交体系。巴南区交委还因此被交通运输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评为2014年春运“情满旅途”活动先进集体。
交通同样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随着农村道路和客运条件的提升,巴南区农村居民出行状况得到大幅改观。巴南区交委按照“成熟一条、开行一条”的原则,对所有达到开行客运车条件的镇街和行政村陆续开通客运线路,满足村民出行需求。目前,巴南区共开行农村客运线路74条,已完成全区185个行政村客运“村村通”。
“村村通”的背后是巴南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势推进。据统计,1995年至2013年,巴南区先后新建和改建县道361.085公里、乡道330.82公里、村道1636.44公里,其中绝大部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实现了100%通镇通畅和通村通达的“双百”目标。
交通历史文化墙 苏式园林招呼站
巴南有条生态路
描绘历代交通人无私奉献的“文化墙”、体现巴南交通“五方十化”发展理念的主题花园、苏式园林风格与巴渝民居风格相结合的招呼站、“秦汉古道”、“唐宋丝路”、“当代公路”等展现交通文化的主题壁画……驾车行驶在樵坪山上,道路两边的景致会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态文化气息。
全长25.8公里的樵坪山公路是巴南区交委结合都市功能拓展区和环樵坪经济区的发展定位精心打造的一条生态文化公路。
“巴南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肩负着建设主城生态屏障的重任,而樵坪山正是巴南实现这一目标的着力点。同时,在巴南‘四区一基地’的战略布局中,巴南十分看重樵坪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巴南区交委主任周强说,“无论是在全市层面还是全区立场,都对樵坪山的公路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此,巴南区交委在樵坪山公路建设和养护中植入大量的生态和文化景观。道路沿线修建“文化墙”和主题花园各1处,设置了8个园林式招呼站和4幅主题壁画。
樵坪山公路是我市首条生态文化公路,其建设中融入的大量创新元素得到交通运输部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目前已成为巴南区乃至全市生态公路建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