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迷恋上了玩手机,坐公交、开车甚至连过马路的空隙都不放过,这些不分场合地点低头玩手机的人被戏称为“低头族”。19日,记者在济南市多个路口调查发现,过马路的市民中,约有一成市民低头看手机。交警称,街头“低头族”已成交通安全新隐患,而低头族长期低头,也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伤害。
19日,泉城广场附近,不少行人等信号的时间都不放过,边等信号边低头玩手机,旁边车辆呼啸而过。
过马路看手机者占一成
19日,记者在历山路、泺源大街、泉城路等多个路口发现,过马路时低头看手机的人很常见。
上午11时10分,在历山路与文化东路交叉口,记者观察30多分钟。人行道信号为绿灯时间约有10次,每次东西向的人数约20人,记者粗略一数,低头看手机等红灯的平均每次有3人,过马路低头看手机每次会有一两人,还有人骑车过马路时还打着电话。
在解放路与历山路路口、泉城路与黑虎泉北路路口、泺源大街与泺文路路口,记者调查发现,过马路低头玩手机的人能占到一成左右。
过马路低头看手机,危险。泺源大街与泺文路路口南侧路西,一位行人跟同伴边玩手机边过马路,因没注意脚下坑洼,差点摔倒,幸亏同伴拉了一把。在历山路和解放路路口,一个年轻男子过马路低头看手机,完全没有注意到面前一辆5路公交车“奔”来,车辆一阵鸣笛后年轻人才回过神来。
“习惯了,管不住自己”
“红灯时间长,闲着无聊,就玩一会儿”、“都变成绿灯了,周围又都是行人,挺安全的”……这是许多“低头族”对于等红灯、过马路玩手机给出的理由。
“也知道危险,但习惯了,不自觉地就玩起来了。”市民赵先生称,他过马路时经常掏出手机看一下,有时也不干其他事,但有时不自觉地就把手机掏出来了。“有次看手机,没注意到右转的公交车,差点撞上。”
除了过马路的“低头族”外,“低头族”在公交车上也十分普遍。不少市民一上车不管有没有座位,都会拿出手机,发短信、聊天、玩游戏、刷微博、看视频……低着头一直在按手机屏幕。乘坐公交车的刘女士称:“坐车时间太久,一个人很无聊,总得找点事儿干,车上玩手机都习惯了。”
此外,还有一些私家车主也习惯在等红灯的时候顺手拿起手机按几下。
过马路玩手机监管成空白
“现在‘低头族’已成为交通安全新隐患。”19日上午,在泺源大街与泺文路路口,执勤协警称,看到过马路的行人低头玩手机,最多也就是提醒一下,而交警人员称,有时虽会提醒,但没有相关规定,交警也不能硬加处罚。
据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或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对违反上述规定的驾驶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记2分。但对刷微博之类玩手机的行为,却没有明文规定,目前也不好定性。对“低头族”过马路的行为,法律上没有相关规定,一些路口值勤的交警也表示无法约束。“现在能做的,就是提醒。”
低头看手机过马路能否纳入法律监管?记者采访中,不少市民及一些车主称:“这样太危险,应该纳入法律。”但也有市民表示“不认可”:“我觉得不可行,连低头看手机都要用法律来监管,也太没自由了。”市民王女士称,这得靠自觉才行,“生命是自己的,如果自己都不珍惜,谁管也没用。”
经常低头 加速颈椎损伤
低头玩手机时间久了,也会影响身心健康。“经常低头玩手机,会加速颈椎损伤,长时间还会引起炎性反应。”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张凯宇称,长时间低头,颈椎一直处于悬挂重物的状态,很容易造成颈椎超负荷运转,导致僵硬、疼痛。“长时间疼痛感甚至会扩散至肩膀。”
近期,在网上热传智能手机中毒测试图片,握拳,手向下,如果手腕侧感到疼痛,就属于智能机中毒者,不少网友试验之后,纷纷表示“中招”。“现在的手机多为触摸屏,玩时间久颈椎受不了,连手指都会感到不适。经常玩手机,尤其是手机中的游戏,拇指频繁牵拉曲直肌腱,就会使局部腱鞘出现炎症。”张凯宇称。
除此之外,在视力方面也会有影响。历下区人民医院协和眼科中心杨涛医师说:“手机屏幕的字体都比较小,人们会近距离地盯着手机看,易导致视觉疲劳,长时间会使视力下降。”
还有专家称,过度依赖手机,还会引起心理上的认知和情绪问题,出现焦虑和沮丧,导致社交能力退化。
8-20·[福建]杨岳指出:强化交通保障民生能力 8-19·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公交都市”建设 8-16·绿色智能公共交通扑面而来——2013年中国(深圳)国际公共交通科技博览会成功举办(图文) 8-15·智能交通驶入“快车道” 8-14·王笑京:中国ITS加速发展智能交通提速城镇化 8-13·1200辆自行车助力哈南新城构建综合公共交通体系 8-12·发展智能交通重在落实公交优先 8-9·科学推动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8-8·江西:缓解城区交通拥堵 规划未来公共交通蓝图 8-7·智能交通:道路拥堵解决问题车联网是未来 8-6·惠及民生 智慧城市交通先行 8-5·ETC电子收费:引领节能智能交通新航路 8-1·智能交通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7-31·公共交通让生活更便捷 7-29·国内智能交通把脉交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