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客车资讯 >> 正文
“智驱”诞生记(图文)
来源:郑满宁 2012年8月1日17:44

    创新的过程充满艰辛,金龙“智驱”的诞生也不例外。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一份报告推动了一个决策,这个决策又生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终于结出第一个硕果——智驱。整个过程充满艰辛,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片段。

    “技术疯子”的坚持

    在大金龙技术总监周方明看来,他所带领的技术研发团队,比较理想的结构是:99%的“技术工兵”加1%的“技术疯子”。“技术工兵”负责日常的技术工作,“技术疯子”不断提供创新的想法和点子。新科技研究发展部经理陈晓冰就是周方明认定的“技术疯子”。

    陈晓冰的外表和举止文质彬彬,“疯”的一面体现在他的思维、创新理念和行事风格中。

    拍桌子、大声争论、面红耳赤……很难想象,这种情景经常发生在大金龙技术部门的脑力激荡会上。正是在这样一个“不讲情面、没大没小”的脑力激荡会上,灵感不断被激发,新点子不断涌现,技术工程师的思维得到不断的洗刷和提升。“在这样的场合,我希望自己的引导,能够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我需要做出选择,也就是在当前的人力、物力情况下,做出最符合市场需求以及现实状况的判断,并排出研发的先后顺序”,陈晓冰说。

    很多客运公司的负责人还记得这样一位博士。临近2010年底,此人带着一摞每份12页共计101项的市场调查问卷,到客运公司进行市场调研。每到一地,他自己架设投影仪,自己发调查问卷,自己向用户讲解。这个人就是陈晓冰。“要做龙翼平台的时候,前期我花费了两个多月时间,做了全国60多个典型客车用户的市场调研,内容详细到调度功能的需求等方面。当时的很多构想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产品可以展示,但是不管到哪里,不管有几个人听,我都认认真真地跟他们交流,一笔一划地记下客户的想法。”陈晓冰说。

    2011年4月,一份216页、10多万字的规划报告摆在了大金龙总经理郭仁祥的案头,这份报告详细涉及了车联网在大金龙技术发展中的规划,包括对国内外乘用车企业车联网技术的调研,以及国内外校车、物流等不同车型、不同行业诉求的车联网发展设计。其中仅仅一个车联网平台的架构设计,就花了几十页来阐述。

    这是陈晓冰整整三个月的呕心沥血之作,规划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基础,详细、准确、到位,直到现在,大金龙的新技术研发都没有偏离这个规划。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份报告里甚至包括了龙翼平台的广告策划案。他对自己的规划如此有信心,以至于在他的脑海里,龙翼俨然拥有了生命,只等进入市场了。

    “快”与“慢”的选择

    2010年下半年,大金龙总经理郭仁祥要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车联网平台要“自主”还是要“拿来”?

   当时,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风头正劲,大金龙的营销压力非常大,若是“拿来”即直接购买成熟的应用平台和车载终端,便可以在短期内快速进入市场,和竞争对手打个平手,但后果是继续发展要受到外购应用平台的约束。如果自主研发应用平台,不仅要花很长时间研发、试验、验证,比竞争对手慢半拍,还要花费很大的投资,冒很大的风险。

    郭仁祥选择了“慢”。这个选择来自于大金龙对车联网特点和发展前景的深刻理解,对自主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们的研发是环环相扣的,没有对节油驾驶提醒系统的研发,我们就理解不了驾驶员的行为,无法判断车辆换挡区域配置等具体细节。正因为始终坚持自主研发,龙翼平台才具备目前的升级能力。新技术的底层代码如果不是自己做的,在后续科技创新中就很被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做出‘智驱’这么久了,还没有其他客车企业能跟上我们的步伐,没有出现类似的技术,这就是技术壁垒。”陈晓冰告诉记者。

    “再给我一个月时间”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研发,今年年初,基于“龙翼”平台最具创新性的应用技术——“智驱”系统终于进入市场推广前的适用阶段。本以为可以收获了,没成想年初的头三个月让大金龙的技术团队品尝了挫折的味道。

    在试验环境下,“智驱”的节油率非常理想,但是“智驱”安装在一辆在公路上真实从事营运的客车的第一个月,得到的反馈却是“效果很不明显”。

    自己引以为豪的创新产品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智驱”研发团队感到了空前的压力。“智驱就像是我们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在市场上获得这样的评价,实在是不甘心。”陈晓冰坦言。他当时请求“再给我一个月时间,再试一试” 。

    漫长的第二个月过去了,得到的反馈是“节油效果很好”。第三个月,安装“智驱”的车辆,节油的效果更加明显。4月,“智驱”开始批量安装在大金龙的客车上,其节油效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认可。随着“智驱”安装量的迅速增加,大金龙客车的订单也开始增加。一些大客户尝到“智驱”的甜头后,纷纷表示以后购车还选大金龙。

    “‘智驱’已经深入到发动机的控制领域,这是跟其他同类产品的最大区别。有了对发动机运行工况的控制,大大拓展了客车行业科技创新路径的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节油、安全的研发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智驱’代表了一种突破,相当于给我们开启了一扇门。”陈晓冰表示。

    果子熟了

    7月上旬一个炎热的下午,大金龙新科技研究发展部会议室的桌子上,摆满了基于‘龙翼’平台研发的新成果:节油驾驶提醒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雷达防撞报警系统、车辆定位追踪系统、道路自动限速装置等十多项应用成果让记者眼花缭乱。

    面对满桌子的新成果,陈晓冰显得很轻松,“这只是开始,我们还有很多好东西会陆续推出来。”

    经过两年的坚持和坚守,龙翼平台终于果实累累。更令人欣慰的是,新应用技术的诞生呈加速状态,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大金龙之前的“慢”开始变为现在的“快”了。

    龙翼平台的丰收让大金龙人深刻认识到自主发展带来的广阔空间。“如果不是坚持自主创新,如果不是坚持自己做底层代码,我们不可能提供这种嵌入式的个性化服务。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具备提供升级服务的能力。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工作量会很大,实际上有了日益成熟的龙翼平台,我们的工作变得简单了。龙翼平台就相当于苹果手机,客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选择自己的硬件+软件构成的应用APP。”陈晓冰介绍说。“此外,我们在技术开发策略上坚持走自主设计、集成创新的思路,对于开发的一系列关键零部件并没有赢利的考量,可以确保用户客运以较低的成本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从而有效提升中国客车的科技水平。”

    在构建一个平台的同时,大金龙也构建了一个成熟的、充满朝气和创新精神的技术研发队伍。这支队伍成为大金龙打造“科技金龙”的中坚力量。

(值班编辑:梁赟)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