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交通新闻 >> 正文
沪道路交通资源开掘已到临界点
来源:东方网 2012年7月24日8:51

    据《新闻晨报》报道,上周五,本报刊登未来上海道路交通状况不容乐观的报道,引起读者关注。上海私人小汽车越来越多,而道路交通的资源开掘已经到了临界点,如何才能"舒筋活血"?昨天,上海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吸引公众出行使用,是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一剂良药。

  经过本世纪前十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交通基本特征又有了新的变化,有数据显示,10年间上海经济总量增长3倍,人口增加43%,全市人员出行增长了53%,机动化水平快速提高,道路交通运行压力不断加大。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薛美根透露,本地注册汽车数量由2000年的51万辆增加到2010年的171万辆,增幅达235%,其中小客车拥有量由2000年的29.2万辆增加到2010年的135.5万辆,增幅高达364%,汽车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道路设施的增长。到2015年,上海牌照的私人客车保有量将达200万辆,比2010年的100万辆增加100%;道路交通量将较现状增加20%以上。然而受用地资源和城市空间资源的限制,上海的道路交通设施供应增长将十分有限。

  薛美根说,针对道路容量增长永远跟不上道路交通量增长的现实,解决交通供求不平衡矛盾,除在宏观层面上要加强城市用地规划与交通的协调外,必须从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管理两个方面着手,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对策。

  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的治堵经验显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是保持交通供需动态平衡的重要对策,把对小汽车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作为城市交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行政、经济、宣传和教育等手段,在小汽车购买、上牌、通行和停车等环节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这是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大力倡导公交优先,吸引人们依靠公共交通出行。

  专家指出,面对城市人口和功能不断积聚的发展背景,交通问题已是各大城市普遍遇到的问题。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证明,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人均道路用地资源必然紧张,根本不能适应小汽车的高增长、高使用的发展模式。单纯地通过增加道路供给来满足快速增长的机动交通需求,并不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出路,交通能耗和污染排放的快速增加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环境压力和负面效应。所以,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公交吸引力是缓解交通拥堵最根本的手段。

(值班编辑:梁赟)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