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徐崇华提出要将城市公交列为民生工程的建议,对此,合肥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赞同,认为这对于提高一个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很有帮助。
在建议中,徐崇华首先就建议要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公共财政补贴机制。在他看来,公交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具有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特点,国家多部法律法规强制公交企业对部分乘车群体实施免费或票价上的优惠。因此,政府应采取特殊政策扶持公交企业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补贴扶持。对于这一点,合肥公交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十分认同。据悉,合肥早在前几年已将城市公交纳入到民生工程范畴。从2008年开始,合肥市委、市政府将特殊群体乘公交车优惠项目列入民生工程,这项民生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很明显。仅当年前7个月,全市受惠人数就达4500多万人次,优惠金额达2872.2万。虽然财政相对应给公交进行了一些补贴与补偿,“但这种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健全。”如果政府在这方面补贴政策能够完全建立,对于城市公交未来发展将大有好处。
在徐崇华看来,公交场站、公交车辆是整个城市的基础性设施,要按照“统一规范、统一管理、政府主导”的原则进行建设及配置。在公交企业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搞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车辆投入,公交企业显然是无能为力。这就得靠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城市基础性设施建设。尤其要注重各种交通工具换乘枢纽站的建设,以缩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距离和时间,方便乘客换乘。近几年,合肥公交变化较大,无论是新增公交车辆,还是建立公交专用道,安装智能系统等等,都是政府在主导。仅以去年新增600余辆新公交车为例,全市就投放了3亿多元资金,如果不是政府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仅凭企业是难以实现这些变化的。
在公交业内人士看来,现在合肥在公交投放方面做得还不错,但力度还是需加强。就从站场建设等基础设施上看,目前合肥公交首末站有100多处,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种是综合性的停保场,以和平路停保场为代表,全市共有7个;一种是枢纽站,以合肥火车站、市府广场为代表,全市目前不到20处;第三种就是各个中小首末站。但是这些还是满足不了城市公交的发展需要,这些首末站中,靠政府投资、合肥公交拥有自主产权或使用权的只占了30%左右,其余大多都是租借而来,而从中带来很多运营上的隐患。“公交线路要延伸,市民换乘点增多,这都需要首末站的增加。”如果政府能对此加以统一管理与规划,公交的路子才会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