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公司动态 >> 正文
巴运集团追赶跨越 跻身全国行业百强
来源:张学银 2011年7月1日9:57

     四川省巴中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运集团)是国家二级客运企业、交通部门重点联系企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10月,2001年12月由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参股企业。下辖18个子公司、分公司和参股公司,总资产3.6亿元。经营业务以道路客、货、旅游运输为主,兼营汽车维修、汽车贸易、制药、房地产开发、建筑、保险、汽车油材料销售。现拥有运输车辆900多辆,超长客运辐射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深圳、青岛、厦门、宁波、苏州、温州、珠海、西安、成都、重庆等20多个大中城市。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千年前,诗人李白的慨叹,能够引起许多巴中人的共鸣。巴中偏居川东一隅,不通铁路高速路,也无机场,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巴运集团应运而生。

  17年间,巴运集团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涅槃之路。企业资产总额由最初的2000万元,累计亏损2200多万元,发展到拥有总资产3.6亿元;由最初的67辆客、货车辆,发展成为拥有900多辆车,实现多元良性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随着“大交通”快速推进,巴中一跃成为川渝陕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巴中"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战略指引下,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追赶跨越,为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对于未来,巴运集团负责人杜少华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谋划。

  安全篇:“三个到位”严控安全风险

  “作为运输企业,安全永远是根本、是灵魂。"9·13"教训永志难忘,我们的每一个员工必须时刻自我警醒”

  昨日,巴运集团三楼监控室内,一排排电脑面前,工作人员正紧张工作。轻点鼠标,成都、厦门、宁波等各条线路上长途大巴运行情况尽收眼底。“这是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安装的3G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该公司安监部门负责人介绍,有了这个“千里眼”,驾驶员是否规范操作、对乘客服务如何,都能实时监控。目前,所有跨线客车都安装了这一系统。

  这是巴运集团狠抓安全工作的一个缩影。

  论及安全问题,巴运集团的领导团队并不讳言“9·13”灾难。“我们反复提这件事,不是为了增加伤痛,而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9·13”成为巴运集团安全工作的一道分水岭。近三年来,集团安全控制指标与上级下达的安全四项指数相比,责任事故率、责任死亡率、责任受伤率、经济损失率分别下降98.06%、98.13%、99.47%、53.56%。没有一件较大安全事故发生。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巨额的资金投入和铁腕管理。该公司坚持“安全为天”的理念,提出“三到位”:认识到位、管理到位、投入到位。要求每位员工牢固树立“一切经营活动均以安全为前提”的理念。在管理上强化建章立制,严格执行交通安全责任制,安全隐患事前问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一岗双责。对驾驶员实行班前教育制和惩戒制,每年进行两期集中安全培训,每月1-2次“周五”安全学习,每天要班前教育。对客运驾驶员违法、违规、违章等行为,不搞简单的以罚代管,凡是超载一人,当班驾驶员要停班学习,超过两次,驾驶员名字将被打入黑名单。在投入方面,坚持科技兴安,成立安全管理信息中心,推广3G远程监控视频系统,除超长线路外,承担农村客运的400多辆车都安装了GPS系统。

  改革篇:公司化经营是最科学的发展路径

  “由单车股份合作经营到公司化经营,改革在争议和质疑的声浪中艰难行进。事实证明,这是巴运集团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佳路径”

  2010年7月28日,巴中江北中心车站,9名气质优雅面带微笑的“巴姐”站立在6辆欧洲之星豪华大巴前,巴运集团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坐豪华车、飚高速路,巴中人一朝梦圆,蜀道从此不再难。

  奔忙在广巴高速公路的豪华大巴,向外界展示了巴中客运的崭新面貌,这正是巴运集团持之以恒坚持改革的成果体现。

  “17年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改革谋求创新的历史。”杜少华介绍。1993年,伴随巴中地区成立,巴运集团诞生。作为从原达州运输总公司分离出来组建的一家国有专业运输企业,成立之初企业总资产不足1100万元,60辆客运车辆全部超期服役,均到报废时间,累计亏损额超过2200万元,举步维艰。2011年,公司经历了体制上的变革,国有股份仅占12.5%。“国退民进,员工变股东,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增强了,形成了人人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经营方式上,巴运集团实现了由单车股份合作经营到公司化经营的变革。当年为了加快发展,巴运集团开始吸收社会资本金,推行以单车挂靠经营为主的合作经营方式。但在实际运行中,其弊端逐渐显现,因运输组织化程度低,企业对车辆和驾乘人员的管理脱节,单车经营者追求“利益至上”,不服从车站统一管理,途中“三超”行为难以控制,经常诱发交通事故。更有甚者,利用社会上的“黑车”组客倒客转运串线,扰乱客运秩序,时常出现甩客、卖客、骂客、乱收费现象,企业监控难度特别大,运输安全和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企业服务形象严重受损。

  落后的经营方式,成为企业长足发展的致命短板。改革势在必行,但哪一种模式最适合?

  经历漫长探索之后,巴运集团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找到了企业突围之路公司化经营。2010年5月,巴中第一条高速公路巴广路正式通车,该公司按照国家有关公司化经营车辆相关政策规定和行业要求标准,一举实现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一系列制度改革相继出台。即企业不再以挂靠、承包、租赁等任何形式转让或者变相转让经营;驾驶员与客运企业按照国家《劳动合同法》,依法确立劳动合同关系并支付劳动报酬;企业统一车型标识、统一站点、统一售票、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成本核算、统一利润分配;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筹驾乘人员;企业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和安全管理责任;车辆由企业全额出资购买或企业投资额达到相对控股比例……该公司下决心斥资近千万元,首批购回6辆豪华快客“欧洲之星”,在巴中至成都客运班线上实行公司化经营。通过途中配置优质的生产精英和专业素质的乘务人员,提供国际化的航空式服务,带给旅客最安全、舒适、快捷的享受。

  “和挂靠、承包、租赁等方式比,公司化经营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经营模式,它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安全风险,实现服务质量的提档升级。”杜少华解读这项改革的意义。改革的核心是创新,但每次创新肯定免不了刻骨铭心的阵痛。公司化改革之初曾饱受争议步履艰难,因为涉及到利益调整,一部分长期挂靠巴运集团运营的车主在经营合同期满后,不愿意按协议和承诺退出经营。公司依法收回经营权时,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但公司仍按既定方案坚定前行。

  改革的艰辛,企业每位员工冷暖自知;改革的最终效应如何,乘客最有发言权。“欧洲之星”的留言簿上,一位旅客满怀深情地写道:“盼了这么多年,在巴中自己土地上,我终于坐上了设施一流的豪华大巴,享受到了如此优质的服务。”企业网站“巴运之声”,有专人受理乘客的投诉,近一年来,关于服务质量的投诉明显下降了许多。

  杜少华表示,巴广高速运行近一年了,单从经济收益看,“欧洲之星”单车利润,肯定比不上挂靠、承包经营的单车利润。作为一家真正负责任的企业,不能只重经济效益,而应切实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正是公司化改革的最大驱动力。巴运集团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化经营是最科学的路径,绝对不能动摇,将来其他线路上,这样的模式肯定会复制推广。

  展望篇:跻身全国行业百强

  “直面竞争,多元发展。让“巴运”品牌根植人心,打造“巴运”发展百年之基

  17年风雨兼程,巴运集团走过了一条涅槃之路:企业资产总额由最初的2000万元,累计亏损2200多万元,发展到拥有总资产3.6亿元;由最初的67辆客、货车辆,发展成为拥有900多辆车,经营业务以道路客、货、旅游运输为主,兼营汽车维修、汽车贸易、制药、房地产开发、建筑、保险、汽车油材料销售的大型企业集团。职工收入年年增长,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荣膺多项荣誉,被四川省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运输管理局评为“2010年道路春运工作成绩显著单位”。

  面对成绩,巴运集团管理团队头脑清醒,随着巴中区域地位的变化,企业面临的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十二五”开局之年,巴运集团围绕巴中“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战略,及早谋划,勾画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未来五年,巴运集团将坚持运输主业和多种经营并举,进一步改革组织构架,狠抓五大板块的建设。第一是以道路旅客运输、旅游运输、城市公交、城乡公交一体化、出租客运及客运站为载体,设立汽车运输总公司;第二是发挥三县一区客运站场、管理等资源优势,申报物流港的立项,成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是依托运输主业,发展商业保险代理,成立保险代理总公司;第四是与中石油、中石化巴中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油料销售有限公司;第五是成立集汽车维修(销售)、驾驶员培训、宾馆等配套服务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我们要在各大板块、各个项目中,打上鲜明的"巴运"烙印,让"巴运"品牌根植人心。集团的终极目标是,早日跻身全国行业百强之列。”杜少华表示。

(值班编辑:海东)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