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山左口乡地处连云港市最西部,与山东省郯城县接壤,素有连云港“西大门”之称。全乡已建成乡村公路23条,总里程73.18公里,涵盖了全乡每一个自然村庄,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乡村道路网化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与干线相连,与集镇相通,与产业基地相融”的交通网络。
该乡自2010年4月被确定为代表连云港市参加全省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的唯一乡镇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19.331万元,先后完成路肩和边坡整修73.18公里,水泥路面灌缝45.06公里,破碎并修补破损路面5565平方米,新建路面排水槽120个,修复危桥3座,新安装道路警示桩92个、警示牌99个、百米桩360个、里程碑30个、村名标志牌15个、村庄标志牌15个,新添打印机1台、数码相机1台、手式切割机1台、小型发电机1台、割草机2台、手扶拖拉机1台,完成了示范乡镇创建目标。该乡主要做到“三到位、三保障、三提高”,创新农路管养新模式。
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实现养护机构、人员与装备“三到位”。
该乡的创建活动,所有工作均由乡农路养护站职工自己负责,该乡农路养护站成立于2004年,是连云港市第一家乡镇级农路养护站。该站成立初始即明确了职责、工作范围,明确了人员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同时,该乡镇整合乡建管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城管队、财政所、农经站等单位,成立了乡农路养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一把手乡长担任,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主要负责协调各单位间关系,主抓日常工作。在此基础上,该乡给农路站配备了农路养护所必须的简易装备。该乡党委、政府深深的意识到:只有建立一支稳定的农路养护队伍,并彻底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责,才能保证农路养护工作的日常性与长期性。
实行分类监管,实现管养资金筹集、管理与使用“三保证”。
资金是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该乡本着“养路人人有责”的精神,在各村“一事一议资金”中按每人2元钱的标准抽取农路养护资金,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固定筹集到8万元的农路养护资金;同时,充分发挥乡商会的作用,每年从企业可以筹集到1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农路养护;乡财政也通过人代会表决,每年拨付不低于10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于农路养护,加上上级补助的专项养护资金,该乡每年直接运用于农路管养与安保设施建设的资金就接近50万元。正是这些资金,极大的保证了我乡农路建设及养护质量;也正是这些资金多年来发挥的作用,使该乡在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建设方面才能取得了现在的成绩。在资金的管理上,采用“一支笔审批”的管理办法,即:乡农路养护站根据乡村公路养护需要,做出资金使用计划,由乡财政所初核,然后报乡分管领导审核,最后由一把手乡长签字同意实施。在年终,召开部分村民代表、企业代表及人大代表会议,对年度农路管养资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进行专项说明,确保每一位与会人员都能明确知晓每一项资金的来龙去脉,也为下年度的资金筹集作了铺垫。
及时总结,实现养护经验、管养效果与地方特色“三提高”。
在创建过程中,始终站在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位置上思考如何高质量完成创建工作。该乡境内乡村道路多为3.5米至7米宽的水泥路面,且为丘陵岗地,土质以沙土居多。要想养护到位,就必须严把建设关。因此,该乡在公路建设开始之前,就对施工队伍、施工条件、施工标准作了严格的要求;在工作招投标过程中,一切均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在工程进行中,派驻具有强烈责任心的群众代表和监理单位及甲方代表日夜监工,确保工程质量。工程结束后,管养措施立马跟上:整理路肩、安装安保设施,然后养护责任到人。在日常管养过程中,不拘一格,不断总结管养经验并加以改进,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做法,如:针对沙土质路肩的养护,增加了路肩的高度,并在路面积水最多处分别建设了排水槽,一方面减少了路肩的损坏,一方面又加速了路面积水的排放;针对早期部分群众占用乡村道路建设或种植农作物的现象,加强了路产路权的保护,与各行政村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在规定范围内路产路权归乡政府所有,村委会是保护路产路权的直接责任人。发生侵权行为后,村委会必须积极配合乡农路养护站、建管所、城管队进行及时清理,同时接受乡政府处罚。正是这样长期管理,养路护路已在群众思想意识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