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人士谈重庆旅游车荒,认为解决的根本在于走集团、规范之路
北京、上海、海南、云南等旅游业发达的省市,都经历过旅游车管理的阵痛,现在,均步入规范,有的甚至成为旅游车管理领域的“标杆”。
重庆旅游车市场规范之路该如何走?昨天,记者走访了一些业界专家、人士,他们多数认为,应该参考、借鉴北京、上海等地比较成熟的经验,走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的路子。
京沪
大集团控制旅游车
用挂靠方式经营旅游车,在上个世纪90年代,重庆、海南、云南等地都曾经盛行过,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挂靠模式的弊端日渐显现,比如,谁是“婆家”不明确,一些个人投资者经营的挂靠车辆,名义上是旅游车公司在管,但实际上其所有权却属于出资买车的人,这意味着,被挂靠的旅游车公司很难以掌控这些车辆。
据介绍,重庆目前500多辆旅游车,80%以上都是以挂靠方式经营。重庆市富翔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夏平萍对此表示,司机私下揽活、经营费用不上缴这些事情倒也罢了,关键是,一旦出了大事故,挂靠公司还得承担,风险太大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南已确定,将在明年把挂靠的旅游车全部清理出局。夏平萍说,富翔公司也将逐步与挂靠车脱钩,成立旅游车集散中心,对旅游车进行集约化经营。
“北京早就成立了旅游车集散中心。”渝中区旅游局长李裕权表示,为了解决大量散客和商务客游览北京著名景点的需求,他们已将旅游车线路班车化,比如,有从北京主城区到八达岭的定时、定点发车。而上海旅游车集散中心,由政府主导,对旅游车实行“军事化”管理,所有旅游车全部公司化运作,现在,该中心的旅游车线路多达200多条。
台湾
旅游车舒适如飞机
来自台湾的箱根温泉(重庆)公司CEO何其伟,来渝工作前在台湾开了多年旅行社。
何其伟说,台湾的旅游车主要归在几家大公司门下经营,但是政府部门出台了非常严格的管理措施,有一套监管体系。比如旅游车必须定期安检,稍有问题就绝不准载客,并且采用扣分方式,对游客投诉超过规定要求的,就取消该车经营资格,还要对旅游车公司进行处罚。台湾的高级旅游大巴,其舒适度、多功能性都超过内地的旅游车,这种大巴被称为“陆上行宫”或“(飞机)头等舱”,一辆大巴上最多只有20多个位子,每排最多3个,其座椅既有按摩功能,还可随意调节,而且车上安装的活动小桌还摆放笔记本电脑,旅客可随时上网。何其伟说,台湾的旅游大巴还安装有飞机才安装了的电磁刹车系统,即使时速100公里,只要按动电磁刹车,就可在2秒钟内让乘客几乎毫无察觉地降到50-60公里。
重庆
应集团化规范经营
不管是业界还是政府部门,在谈到对重庆旅游车市场的规范管理时,都提出应该组建一个或几个大型集团。市旅游局副局长王定国说,不少外地旅游车市场都是由大公司统一规范经营的。他说,重庆目前已出现旅游车比较紧缺的势头,如果不增加旅游车数量,不通过大型旅游车集团来规范运作,那么旅游车市场将难以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
夏平萍认为,要规范旅游车市场,首先应该对大量的无资质的车辆进行整治、清理,加大旅游车的保险力度以规避旅游运输的安全风险,同时按市场需求增加一定数量的旅游车指标给大集团。
李裕权建议,随着川、渝、黔旅游的互动和快速发展,在未来还可考虑组建大西南统一的旅游车调度、监管中心,建立旅游车安全监管、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