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交通新闻 >> 正文
[陕西]延安市“十一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回眸
来源:延安日报 高 原 李晓东 2011年1月6日15:24

    过去的五年,是"十一五"规划贯彻实施的五年,也是延安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抓住中、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机遇,以强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提高运输管理水平,使全市交通运输各项事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延安高速公路建设里程位居全省第二,二级公路建设里程全省第一,为促进延安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公路建设蓬勃发展

    "十一五"期间,延安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25亿元,是"十五"完成投资129亿元的2.52倍。公路总里程由14888公里增加到20150公里,路面铺装里程由3900公里增加到10942公里,二级公路在路网中的比重提高到6.8%,公路网密度由4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54公里/百平方公里。7个县区通高速公路,13个县区通二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

    高速公路高速发展,通车里程达到422公里,较"十五"末净增364公里,继"十五"期间建成铜黄高速公路、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和黄延高速公路延安南至延安北三段高速公路后,包茂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延安境内全线交叉贯通,构筑起了延安市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运输大通道,拉近了延安市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另外,延安至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建成,延安至延水关、西延第二通道、吴起至定边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路网改造如火如荼,二级公路里程达到1387公里,较"十五"末净增631公里,先后建成省道201云岩至延川、省道303延安至吴起、延安至壶口、省道205姚店至延长、省道304洛川至黄龙和子长至安塞等15条二级公路,实现了市县公路二级化的目标。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里程673公里,预防性养护198公里,建成文明示范路488公里,干线公路的服务水平得到根本提升。

    农村公路建设异军突起,五年来建成通村公路5878公里,实现2506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通村公路覆盖了全市73.8%的行政村和90%的人口,新建和改建通村砂石路7528公里,运输车辆开进了田间地头,农民兄弟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务,通村公路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

    道路运输稳步提升

    按照"路运并举"的思路,不断发展道路运输事业,2009年底客运量5427万人、客运周转量18.7707亿人公里,货运量3429万吨,货运周转量39.037亿吨公里,预计"十一五"末道路运输四项指标可达到6781万人、24.412亿人公里、4212万吨、51.875亿吨公里,分别是"十五"末的4.93、2.16、3.54和4.29倍。

    运输网络不断完善,积极开辟客运市场,延伸客运线路,开通了延安与周边主要城市的长途客运线路,在包茂高速公路贯通后,配置高档车辆投入高速运营,提供航空式优质服务,大力发展通村客运,按照"路通车至"的原则,新增通村客运车辆120辆,延伸通村班线226条,使全市100%的乡镇和84.4%的行政村通上班车,构筑了连通周边、直达省会、辐射乡村的运输网络,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运输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加大对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建成了延安汽车南站一级站,安塞、甘泉、富县等7个客运二级站,建成107个乡镇五级客运站和一批沿线便民站和停靠点,营动车辆档次明显提高,司乘人员服务质量有了提高。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严把"三关一监督",加强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对驾驶员实行技术等级管理,五年来未出现一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遏制了重特大道路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

     交通保障坚强有力

    把道路安全畅通做为主线,按照"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养护、标准化服务"的要求,认真兑现"2714"承诺,加强各级公路的养护,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实行路基路面养护分离,管理人员下沉养护一线,坚持日常养护巡查制度,及时处理各种公路病害,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好路率逐年提升;建立应急保障体系,分级建立道路通行保畅、桥梁通行保障和公共突发事件虑急预案,及时处理公路桥梁水毁路段,实施地质灾害治理77.6公里,改造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120处,有效抗击了2008年初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及时清理了各条道路积雪,维护了春节期间的正常运输秩序,保障了奥运火炬在延安传递、中省领导来延视察期间的交通畅通,五年内未发生一起中断24小时以上的通行事故,保证了全年全路段的通畅。强化超限超载治理,面对一度失控的公路超限运输,开展了公路集中治超、强化治超、春秋季集中整治和收费治超联动等活动,建成超限检测站11个,购置流动检测车11辆,构筑了完善的治超监控网络,一举将车辆超限超载率由治理前的80%多下降为3%以内,治超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工程建设质量大幅度提高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广泛开展工程质量意识教育,健全"六位一体"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工程质量目标策划,落实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责任。采取聘请工程质量监督员、实行工程质量公示制度等形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建立施工队伍、监理队伍"黑名单"制度,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强化市级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作用,把工程质量切实落到实处。"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单点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了规范和省厅的要求,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未发生一次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工程质量管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也促进了行业形象的提升。

    城市客运管理逐步加强

    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财政也逐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公交车由279辆增加到331辆,累计更新节能环保公交车192辆,延安城区公交车辆营运线路达到23条,年运输乘客1.1亿人次,出租车由453辆发展到700辆;开展了客运市场整合的调研工作,为理顺关系和公司化经营打下基础;加强司乘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经常开展拼座、拒载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城市客运市场运行平稳,基本保证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

    行业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按照"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的思路,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加强了运政、路政、水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开展业务技术比武,淘汰不合格的执法人员,提高交通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成立局信息中心,与省厅、省局实现了无纸办公,建成了路政监控指挥中心,在长途客运车辆和危货车辆安装GPS车载终端,实现了市县两级监控平台联网;在公交行业开展"微笑献社会、服务创一流"劳动竞赛,对司乘人员实行岗位等级管理;实施了收费站、治超站规范化建设,从站容站貌、硬件建设、检测设备、管理软件等全部进行了维护更新,制定标准工作流程,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加强收费管理,提高通行车辆实收率,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时上解通行费,开展堵漏增收专项行动,全市11个收费站截止2009年底共收取车辆通行费5.53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问共可收取通行费7亿元,为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在国省干线上建成4个综合服务区,完善沿线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在汉寨、禹居、壶口服务区内添置休息桌椅、饮水机、针线包和常刚药品,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人性化服务;坚持平战结合,做好交通战备工作,实施战备公路项目7项131公里,保障了2010军演行动延安境内的顺利通行。

    党风廉政建设深入人心

    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交通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坚持每年春节收假后的集中学习制度,邀请市纪检委、监察院同志讲授反腐倡廉和预防职务犯罪课程,组织3批新任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每年举办一次廉内助座谈会,组织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科级干部到黄陵红石崖监狱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让干部职工亲身感受贪污受贿的结果,组织观看了《贪路无归》等警示教育片,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线。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在项目招标投标、营运线路审批、建设资金使用和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环节提前介入,强化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在重点建设项目处配备纪检监察联络员,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对丁群众反映的或者调查发现的违法违纪案件,坚持一查到底,及时处理,决不姑息。五年来查处了治超站乱罚款、运管队伍违规上路执法和工程项目违规分包转包等案件43件,有效地保障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值班编辑:兰霞)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