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搬迁的新华路车站
才启用不久的汉口新荣村长途车站,外表颇气派。
有着52年历史的新华路长途汽车客运站悄悄启动了搬迁工作,可望于本月底全面退出闹市。在此之前,我市已先期启动了6大客运站的搬迁。据悉,这是我市确立公路客运新枢纽规划后,拉开的最大规模的客运站搬迁行动。
昨日,记者看到,车站门前已围起围墙,墙上写着醒目公告:车站将于12月31日实施关闭,整体迁移至新荣村客运站和金家墩客运站。
据悉,自11月20日起,新华路客运站发往外省的60多趟班车客运线路已陆续迁移至新荣客运站始发。
1958年建成的新华路客运站,是武汉最早、最大客运站之一,因其地处解放大道闹市区,紧邻协和医院,靠近武广商圈,成为南来北往旅客进出武汉的重要交通枢纽站。
随着城市的发展,频频进出的班车,使车站门口成为一大堵点,被列入了搬迁的计划。
车站的一位老职工回忆,早前,外地农村人以到过“六渡桥”为荣,靠的是新华路的班车;而武汉人则把新华路当成武汉中心城区的“活坐标”。
据介绍,车站最高峰时日发班超过1000个,班车发送全国除西藏、新疆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最高日发送旅客近4万人。车站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百强车站等称号。
据悉,根据省客集团制定的新华路搬迁安置计划,其所有经营班线,将分别调整到新荣村客运站、金家墩客运站、汉阳客运中心、古田二路客运站等发班经营。
今年7月份,汉正街地区汉江边的硚口客运站、鄂航客运站、永宁客运站、流通巷客运站和集家嘴客运站,共5家客运站的482辆客车,全部一次性调整至古田客运站发班经营,原5家客运站全部关闭;10月30日,运营了15年的武汉港客运站也正式退出,其经营省际东线、省内西线以及市域黄陂、新洲方向的430多辆长途客车,分别迁移到金家墩客运站、新荣村客运站和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经营。
半个世纪温馨记忆
大棚车——一道独特的风景
老武汉的人都还记得,新华路原来运输旅客,不光有客运班车,还有货车搭成的大棚车送客,持续了好多年。
今年已65岁的傅树清,是原省客集团董事长,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任新华路车站的副站长。昨日,他对记者讲述了新华路这段大棚车的历史。
早期的新华路车站叫汉口汽车客运站。楼下是车站,既有客车,又有货车,属于客货车混合站。
他说,当时客车只有几十台,都是地道的“武汉造”,一天发送旅客也就几千人,主要是往新洲、红安、麻城,黄陂等方向班车为主。
那是上世纪60至70年代,每到节日时,客流量大,班车十分紧张,这时,车站就把解放牌货车插上几根杆子,上面用油布一盖,搭成了一个大棚车,当客车运送旅客。
因为条件简陋,加上人、货都挤在大棚车里,经常有旅客晕倒在车里。但是没法,因为车辆不够,还得拉。特别是春节期间,外地到武汉来的人基本上是通过新华路车站,大棚车成了当时最主要的运输工具。为了方便旅客,大棚车一直摆到车站门口和马路对面,成为武汉一道独特的风景。直到70年代末,大棚车才逐渐退出。
协和医院的“中转站”
紧临协和医院新华路车站有一项特殊服务:为病人配备了医药箱等工具,专门提供给病人的休息室。
来自麻城的李梅花是经常乘坐新华路班车的常客。昨日,她对记者说,新华路车站曾经救过她妈一条命。
她回忆:那是10多年前的事了。她妈妈患有心脏病,那天是夏天,天很热,她们刚到车站,妈妈就感觉心慌气急,脸色发白。她急了,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车站的服务员见后,立即帮忙把妈妈安置在办公室躺下,并给妈妈服了速效救心丸。待妈妈好一些后,她们不放心,还帮忙把妈妈一起扶到对面的协和医院。医生说,幸亏你们采取措施及时,不然你妈妈就没命了。
李梅花说,妈妈今年75岁了,她常念叨,是车站的服务人员救了我的命,所以我每次到武汉,她都要我坐新华路的班车,其实就是让我有一种感恩的心。
李梅花说,我在麻城做小生意,每年到武汉有上十次。听说车站要搬迁了,我还不敢跟妈妈说呢,怕她知道了伤心。
车站“小红帽”服务人员介绍,因为坐车站班车到协和医院来看病的人特别多,车站为病人备有一间休息室,成了病人到协和医院的“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