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互动中心 >> 通讯员专栏 >> 正文
[江苏]连云港公路养护工胡维新:甘心奉献公路养护事业 终获殊荣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柴模 2010年11月3日9:35
     31年前,一个刚出校门的高中生,毅然不顾家人的反对,顶着重重压力参加县公路站的招工,从而成为一名“晴天一身灰,雨后一身泥”的养路工人。31年后,在连云港市第六届职工技能大赛颁奖现场,他作为公路养护技能第一名获得者上台接受颁奖,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他叫胡维新,1979年参加工作,在养路岗位上一干就是31年。哪里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组织就派他去哪里挑重担,解难题,他以娴熟的业务技能、严格的工作标准,多次被市公路处、县交通局、公路站评为先进个人、“十佳养路工”。

    1985年,胡维新任板浦道班班长,是全班唯一的男同志。他带领道班的12名女职工,每天骑着破自行车,带着馒头水壶,早起晚归,整日工作在养护一线。当时他们道班养护的204国道只是简易的沥青路面,极易出现病害,为保证道路安全畅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毫无怨言的奋斗在公路第一线。最苦的工作,他来做;最累的活,他来干;最困难的问题,他来解决。在炎热的夏季,油路面路况经常发生变化,路面最易出现坑塘、拥包、搓板等病害。他带领全班工人头顶酷暑,脚踩热浪在路面上刨油包修坑塘,一天下来经常是两手起血泡,浑身就像散了架,身上穿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了不知多少次,等吹干时都起了盐硝。到了晚上,他还得忙着统计完成的工作量,制定次日工作的计划。就是这样,他带领着全班12名养护工人,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换来了204国道灌云段的一马平川,他被连云港市公路处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所在的道班被授予“连云港市文明道班”,为灌云县公路站争得了第一块奖牌,为灌云的交通系统争了光。

    1986年11月27日下午,胡维新正带领全班工人在会议室进行业务培训,一辆满载芦苇的手扶拖拉机由南向北行驶,驶到道班门前时,手扶拖拉机突然象脱缰的野马一头冲向路东侧的深沟,沟底距离路面大约有6米多深。听到喊救声,胡维新立刻冲往道班门口,看到拖拉机驾驶员满脸是血,说话有气无力,芦苇下还压着3个人。胡维新和工人们立即把芦苇小心翼翼地一捆一捆的搬开,经过的紧张施救,终于将受困的人救了出来。看到满脸是血的他们,胡维新同志随即把身上衣服脱下,撕开后给他们擦去脸上的血,跑回道班打电话给120救护车,并亲自把他们送到板浦医院抢救,等到一切安排妥当以后他才发现浑身被芦苇划了很多血口,全身脏兮兮的。即使这样,下班以后他还不放心伤者的病情,连家都未回就到医院看望伤者,得知他们都脱离了危险,他才悄然离去。后来被救助的人员找到了道班,送去了锦旗,并向连云港日报社记者讲述了胡维新同志救人的先进事迹,记者得知后很感动,专门去道班采访了胡维新同志并报道了他救人的英雄事迹。

    因工作能力突出,1994年胡维新被调到当时公路站最大的一个油路工区做工区主任,主要是担负着全县204线国道和236线省道的养护和维修工作。204国道是苏北地区的交通要道,灌云段北起南城交界处,南到杨集沂河淌,该路段车流辆特别大,养护维修工作十分艰苦。有句民谣叫做“伊山到南城,一路颠死人”,客观地说明了当时的路况很差,公路站领导给胡维新的任务就是死保204线安全正常通行。为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胡维新同志带领全工区养护人员不分昼夜奋战在公路一线,组成三个道路抢修突击队专门负责抢修路面病害,经常干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区。由于当时没有机械,全靠人工操作,每次抢工下来手上的血泡是一层叠一层。白天,冒着高温作业,经常是嘴上起血泡,鞋子里面灌满汗水;夜晚,胡维新还要带领工区人员用工具车的车灯照明继续抢修。渴了就喝一杯冷水,饿了就啃几口带来的馒头,超负荷地战斗在道路抢修一线。经过一个多月的昼夜施工,终于使204线的路面恢复了平整顺适,保证了安全行车,而胡维新的脸上和手上却换了几层皮,人瘦了整整一大圈,手上的血泡变成了厚厚的老茧。

    1995年在204线杨集段6.4公里的大修中,胡维新担任施工队长。按照施工计划的安排,6个月内必须要完成该段路面的大修工程,在当时机械落后,人员不齐的情况下做起来谈何容易?面对困难,胡维新没有丝毫气馁,而是召集施工人员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力保工程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他们采取歇人不歇机、向地方农机站借用拖拉机重犁拌合材料、断绝交通等方法进行施工,尽最大努力节约时间。每当石灰材料到位时,胡维新就亲自和洒水车驾驶员利用晚间进行消解,一干就是大半夜,手脚都被石灰烧掉了皮,但他仍然咬紧牙关继续工作。过重的工作压力终于累倒了强壮的胡队长,几天高烧不退的他心里只挂念着工地施工,见到前来看望的同事,他的第一句话总是“工程进展如何?有没有难度?”病情刚好他就不顾医护人员的劝阻立即赶往施工一线,在6个月的时间内楞是没回过一次家。老婆放心不下,来看望他时,他总是匆忙地支吾一声,就又立即投入到施工中去,似乎看不到妻子那满眼委屈的泪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深爱着他的妻子,但是为了公路的畅通,他毅然选择了“为大家,舍小家”。在胡维新的带领下,经过180天的艰苦奋战,大修任务终于提前得以完成,经过市公路处的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

    2000年胡维新调到杨集工区任工区主任,到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创建省级文明工区,并要求各项指标都要达标。在此期间,胡维新同志是忙完外业忙内业,忙完管理忙建设,经常顾不得休息。白天,他一清早就带领工区职工按标准规范化养护,确保所养护道路均达到GBM标准;晚上,他在台灯下整理、编制内业台帐,一写就是到深夜。经过不懈的努力,杨集工区于2001年上半年顺利通过省交通厅的检查验收,获得了“省交通系统文明工区”荣誉称号。

    在今年连云港市第六届职工技能大赛“迎国检”公路养护技能竞赛中,代表本县参赛的胡维新同志在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方面的角逐中脱颖而出,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全市参赛的数十名选手,获得该项竞赛的第一名,灌云县公路站以总分第一的优势夺得“团体优胜单位”。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胡维新同志用“铺路石”的精神,默默地发挥着他那金子般的光芒,用长满老茧的双手谱写着自己的四季之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公路的“畅、洁、绿、美、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值班编辑:Online Team)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