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将满,补贴新标准全面来袭 新能源车测试评价技术再升级除了已获得生产资质的几家企业外,还有大批造车新势力在为“准生证”焦头烂额,四处奔走。不过,有了“准生证”并不意味着无所不能,车辆最后能否量产上路,企业还需经历一番考验。
众所周知,按照车辆准入流程,企业需申报产品数据及检测方案,检测机构上传试验报告和检测项目表,由工信部委托授权的装备中心(原中机中心)对产品技术性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经工信部审核签批最终予以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进入该车辆公告中,才真正合法合规化。
在这一准入流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企业上报的产品数据及检测方案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同时检测机构上传的试验报告及检测项目表所显示的内容是否准确无误。换言之,新能源汽车企业不仅要对国家产品标准熟稔于心,更要在研发和生产环节做到精益求精,实事求是,以此保证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快速通过强检。
补贴新标准全面来袭 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技术再升级
对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产品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条件,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以及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相关标准,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同时,《规定》所附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中进一步规定了39项检验标准,明确了产品准入条件。
以动力电池为例,首先针对产品本身,需按照《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标准要求,完成振动试验、机械冲击、跌落、翻转、挤压、冲击、浸泡、过充过放保护等系列项目测试,测试通过方能取得电池包强检报告;其次需配合车企,进行整车强检测试。检测中任何一环都需要做到精准无误,这就要求产品品质要过硬,企业对检测流程等有十足的把握。
除了39项检验标准,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双积分政策的实施,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车型还需达到补贴政策规定的技术条件,乘用车企业需在降低能耗方面苦练内功,电池企业需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总体而言,不仅整车企业,配套大小三电企业都需与时俱进,提升技术水平,完善内部产品标准和验证管理流程。
出于对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行业标准、全球化发展趋势、企业创新发展等的思考。7月20-21日,电动汽车资源网将联合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2018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技术发展高峰论坛”,邀请来自新能源汽车行业专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的专家及主机厂技术总工、零配件企业技术负责人等共同探讨“政策解读、整车测评、关键零部件测评”话题。此次测试评价高峰论坛也将升级,将以技术和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诚邀各路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咖出席!
新型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下 探讨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与产业未来发展重心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据了解,我国目前已发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现行有效标准100多项,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有力地支撑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加快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使我国迈向汽车强国,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2018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将围绕基础通用领域、整车领域、关键系统部件领域、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完善标准体系优化这几大方面,开展重点标准研究,优化体系建设。
新型标准体系的建立需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生产企业的积极主动参与,反过来,新型标准体系也将促使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生产企业技术创新、规范项目方案和流程,以此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在7月的测试评价高峰论坛上,根据2018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的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高压熔断器、无线充电、大功率传导充电技术等研究方向,与会嘉宾和企业将共同研究探讨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与产业未来发展重心,以协助企业优化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
此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崛起和快速发展,我国如何重塑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地位,能否掌握主动权,以质取胜呢?7月的测试评价高峰论坛针对“新能源出口认证”将邀请国际知名认证公司和机构共同探讨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解读国际汽车市场标准法规、研讨规避技术壁垒的措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补充:国家认可的车辆检测机构有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天津汽车检测中心、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等。各个检测机构实力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