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黑龙江省建制村100%通达客车 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来源:人民网 2017年8月30日9:3

    为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新增建制村通客车推进督导工作方案》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将建制村通客车作为破解农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全力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工作进程。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共有建制村10944个(含1933个农垦作业区、生产队),其中已通班车的建制村数量(含通公交)10900个,已通其它客车建制村数量(不含通班车)44个,已实现全省建制村100%通客车。

  据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范永德介绍,2016年底,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自我加压,传导压力,面向全省下达了2017年农村客运服务范围必须覆盖到所有建制村,必须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客车的工作任务。他们明确通车标准和通车方式,车辆途径停靠站点距离村委会所在地(或村民主要居住区)2公里以内视为通车,提出了以班车客运为主,城乡公交、包车、电话预约为辅的多种运输方式满足农村居民出行。同时在调研摸底基础上,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从政府层面,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域特征、人口分布、农村公路条件、客流规律等实际,科学编制建制村通客车发展规划,将建制村通客车工作,与农村公路新建、改扩建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尤其在站点建设、安全防护设施、政策支持方面同步配套。对于道路通行条件好、有稳定客流基础的乡镇及建制村,采取延伸客运班线、城市公交线路,增加停靠站点,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和有效融合。认真研究未通车建制村的分布情况,细致分析未通车的原因,对不能长期开行班线客车的区域,积极组织当地客运企业、出租客运车辆服务村屯,向未通班车的行政村村民发放便民卡、宣传单,使居民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出租车、包车、周末班车、赶集班车等灵活应用、互相补充的方式出行。

  同时,将建制村通车转化为政府行为,督促各地加强组织协调,主动作为,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将建制村通车由行业行为转化为社会共同责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客运长效运营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客运发展规律以及农民群众出行规律,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区域经营、因地制宜地推行差异化的通车形式;同时引导地市采取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弥补企业亏损,优化资源配置;鼓励运输企业采取长线配合短线、热线配合冷线的搭配方式,提升运营企业的积极性。

  此外,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还使出重拳,实行约谈问责促通车。近几年,由于黑龙江省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净流出严重;地域广阔,村屯间距离远,固定站点客流量少;农村群众出行方式日趋多元化;农村客运季节性特征明显;尽管采取了冷热线搭配运力,经营者仍亏损等原因,黑龙江省出现了农村客运“开得通、留不住”的现象,直到2016年底,仍有67个建制村没有通车。针对客观实际,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出主意、想办法,加强横向纵向协调沟通,强化责任分解落实,全省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形成合力,注重实效,逐级靠实责任,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进度要求,共同推进任务目标完成,并对认识不足、工作滞后的单位责任人进行了约谈,同时要求各地市运管处成员深入县(区)督查指导,对建制村通客车工作盯着办、催着干。

  在政策扶植上,一是争取各地政府对“村村通客车”的支持力度不减,出台更多帮扶政策和补贴激励政策,固化相关政策、规范和要求。鼓励各地方政府安排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客运站、候车棚、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的完善和维护,新增农村客运线路补贴和安全管理等。二是健全完善农村客运安全联合审查和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农村客运日常安全监管,建立安全监管联动机制,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切切实实保障“村村通客车”的运营安全。三是加强农村客运安全与市场监管,净化农村客运市场环境。依靠地方政府主导,在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依照法定职责履职,强化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管理部门职责,各司其职,营造良好的农村客运环境,为农村客运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四是逐步建立农村客运考核机制和服务质量规范考评机制。将行政村动态通客车率、农村客运投诉举报情况、农村客运惠民政策落实、农村客运安全与市场监管、农村客运服务质量等情况纳入相关考核指标,促使农村客运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农村客运大发展和服务质量大提升。

(责任编辑:魏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