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未来出行]胡百精:交通与沟通:人车对话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7年11月14日16:3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胡百精

  各位早上好!我要跟各位分享的题目是“交通与沟通:人车对话”。交通与沟通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是一个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当提到“交通”的时候很多时候意味着沟通,沟通在史书用的有是“交通”,在英文单词中这两个也是一个词,东西方文化语境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向此?因为在传统时代,人类文明的丛林期,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要沟通必须要走在你的面前,必须得相遇,只有走到你面前,经过这一段路程,握手,行礼,拥抱,问候,我们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建立。随后技术不断变革,马车、蒸汽机、轮船、飞机,一直到今天的汽车时代,互联网的时代,交通和沟通好像变得分离了,直到有一天新的技术基础让我们发现交通和沟通又再度合到一起。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交通与沟通,合在一起之后对我们整个的汽车品牌的未来建设,到底意味着什么?我画了一张图,有三个环形,三个同心圆构成,这是我对未来汽车品牌建设的想象。车本身是一个可沟通的媒介,在现代化的早期,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前30年,大家会发现汽车品牌的塑造和其他品类没有区别,汽车企业发出信息,经过报纸,广播,电视,后来通过互联网,把信息发布出去,我们希望别人认知,理解,记忆,如果可能再赞美我们,我们都是通过大众媒介,或者通过互联网媒体。但是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敞开性,汽车本身是媒介,本身是内容生产中心,而且进入汽车,体验汽车,将来的这种汽车作为开放的媒介,本身是一种进入式的传播,不是人和车分离的。第二个圆环,把将来的汽车品牌想象成为用户和用户之间直接建立的生活社群。第三个圈,我们把超越用户社群,一个品牌,一个行业,如果像一棵树还给森林一样,还原到整个大系统中去,还原到整个公共生活,公共空间当中去,能不能构建多元生态?这是我对未来汽车品牌状态的三个想象。

  汽车要设计建设为可沟通的,进入式的传播品牌。这个传播品牌,汽车本身应该是被媒介化的,我对这个新能源领域并不是很熟悉,只是听朋友介绍,看到一些媒体上的文章。我觉得大家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环保属性,互联网属性,智能化属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创新等层面,我们一定要用媒介的理念设计车。车本身就是一个媒介,而且不再想报纸、广播、电视一样,进入一辆车就是一个媒介的内部,人与车是彼此进入和相互融合的,就像冰溶于水。将来我们品牌传播的信息不再是汽车品牌生产企业,汽车本身就是内容生产的内容主体,像奔驰,宝马,奥迪,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都提出自己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是进入式的移动互联网进入,是用户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哲学是分享的,是对话的,我们的整个媒介化的汽车品牌的设计,它应该按照对话的理念来,“对话”这个词太平常了,以至于我们很难靠近它,关键词变成常识以后,往往会失去对它完整的理解力。什么是对话?很多车企都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广告,我也拿到一些数据,很多车企在微信朋友圈的广告都是价格不菲的,但是这些广告仍然是一辆帅车远远开来,踩一脚刹车,有一个漂亮的弧线,或者行进在沙漠,或者开到长城上去,仍然是宣传的、展示的思维,用这种思维投放微信朋友圈,就辜负了社交平台的对话属性和对话价值,大量的广告仍然是报纸,广播,电视的思维,但是投放到对话平台的朋友圈上去。

  今天早上宝马又投放了一期朋友圈广告,整个广告没有出现宝马车,是宝马支持的一个马拉松的长跑运动。让我几岁的女儿,用铅笔画素面一个车就可以的,画得丑都没有关系,可爱就行。汽车自身作为媒介内容的生产,无论是哪个界面,哪个技术细节,这些信息如果不具备可对话的价值,构不成传播。

  再举一两个例子,比如各家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官微,推出一篇文章往往只有几百、甚至几十个点击率。我特别怕加企业朋友的微信公众号,因为如果他是公关广告部门,或者公司的老大,他几乎每天要转一次自己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刷到没朋友为止,还经常在朋友圈说“厉害了,刷屏了”——这仍然是宣传的观念,尽管用了微信公众号。

  各位知道今年央视广告的标王是谁吗?去年单笔营销传播投入最大的案例之一,可能就是法兰琳卡,他们赞助了《中国好声音》,他们是做什么的?可能知道是卖化妆品的,但是具体卖什么的,就不知道了。即便如此大的投入,如此强势的传播,仍然难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将来的汽车第一个品牌宣传应该把自己设计为一个媒介平台,本身就是内容生产中心,同时应该以对话的观念重构品牌,凡是不具备对话职能的传播运动、展览、展示、演讲,都可以去掉。对话是互为主体性的支撑,你和目标观众之间是平等的、敞开的、可沟通的。很多新能源汽车,太注重新能源本身属性,而忽视了它的媒介和对话属性。今天互联网的传播形态最基本的特性,它是从重构人的感官经验开始的,而不是从信息设计开始的。今天的传播应该是基于人的感官经验的重构,从去年或者前年开始,宝马所有的广告后边是大提琴,突然间最后的尾音用大提琴,就是在重构感官经验。英特尔也是通过声音把品牌做起来了,所有人把电脑一开,就是重构他们的感官。

  第二个方面,要超越车,车作为媒介化的内容生产平台。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传统的主流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用户彼此之间仍然是隔离的。我买了这个品牌的车,你也买了这个品牌的车,我们之间没有交往,用户之间没有建立联系,用户没有成为社群,比如奥迪有400多万的车主,能不能让他们彼此之间建立连接,如果能够建立连接,奥迪的车主作为一个强大的主流的引领性的社会阶层,会为这个品牌有多少价值共创的可能性?以前的车主,是桦树,是杨树,是柳树,彼此之间不长在一个山上,彼此之间没有建立横向的关系,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有营销观念很多方面的问题,大多数车企的客户关系管理仍然只是一个静态的数据库,客户服务部门只负责推销,售后服务和处理投诉,只把车主当作买卖对象,当作交易者,而没有把他们当作真实的个体,丰富的生命,有自己利益主张和价值诉求的真实的生命个体。尽管我们通过公关公司、市场调研公司,试图在辨别他们,但是他们都是孤立的,幻影一般的存在,必须把他们激活。

  首先发现这些个体,让他们建立连接,形成在杭州、宁波、绍兴的一个品牌带。比如在绍兴有10万个车主,不就是200个群吗?能不能利用今天的互联网平台把这些群主建立连接。社群之所以能够创造价值,要找到内在驱动力,当一个信息只有多元主体之间横向能够共享,而不止是车企和每个用户垂直共享的时候,大家作为一个平行的可沟通的关系网络的时候,共同的行动才会发生。这是一个营销传播领域非常重要的变革,我多年以前提到过这样的观点,比如我们认为这次展览做得不好,我作为牵头人,我给大家发传单,我说今天晚上6点在场馆门口集合,要求他们退票,退会务费。我给大家发发的传单,通过微信发了消息,让报纸给我们刊登了消息,每个人都知道今天晚上6点应该在这里集合抗议这次展览做得不好。但是我即便让你们每个人都知道了,各位也不见得行动,为什么呢?这种行动是有代价的——有面子的问题,有成本的问题,甚至被逮起来的问题,或者被主持人痛骂一顿的问题。怎么办?我要想策动大家发起集体行动,除了让你们每个人都了解这个信息之外,还字想办法让你知道你旁边那个人也知道,这个角落的人也知道、那个角落的人也知道,今天晚上6点要发起集体行动。换句话说,你知道,我知道,他也知道,所有人都彼此确认共同认知今天晚上6点钟有一个集体行动,那么集体行动才会真正发生。目前为止,很多社群仍然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信息联系。比如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现在要是有1万辆的销售量,把这1万人作为种子用户,他们不就是20个群吗?想办法把他们激活,再用20万的种子用户在各个城市,在他们所在的社区,推广出去,比广告有效多了,是符合今天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潮流,站在潮流上面。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方面,发现真实的用户,建立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连接。

  分享最后一个观点,就是第三个圈。超越车,也超越用户社群,我们必须获得一个完整的理解力,把车,把品牌,把一个行业,还原到社会大系统当中去。就像把一颗树还原到森林里面去,把一滴水还到大海里面去。我去年和前年我的团队一直试图做一件事情,做得特别不成功,我们游说多家传统的汽车品牌,因为在我们前期各种各样的调研当中发现一个问题,看今天的汽车广告,诉求主题仍然是成功:帅气的男人穿着西服,开着豪车,妻子永远那么漂亮,孩子永远那么可爱;要么是行使在沙漠里,一脚刹车,帅。我们试图游说这些车企做一个改变,就是初步解决温饱和物质富足的现代化阶段,告一段落的时候,人们对生活的渴望转向了安宁、和悦、美好。但是他们没有行动,有两条理由:第一,你们说的是对的吗?第二,我们把这样的广告撤了之后,按照你们的路线来,可是别的车企,其他竞争对手,都在打尊贵牌,都在打成功牌,于是谁都不敢撤。我们现在整个营销广播观念不应该盯着竞争对手,而是要盯着自己的真实用户,盯着流动的现代生活。要获得完整的理解力,我们得进入大众的生活路线图。一个品牌应该做什么呢?应该把所有可能的节点,链条和维度都给整合在一起。据我了解,一个著名品牌,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了,也许下个月的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布一些观念层面的方案。将所有的用户建立一个社群,但是这个社群是放到整个社会当中去的,卖化妆品的、健身教练、EMBA的教授、健康营养师、大教授等等,带动一些读书会、音乐会,把多元的利益主体拉进来,建设一个缝合所有可能价值节点链条和维度断裂的,完整的价值链条,构成一个多元、立体的生态体系。我们参与了他们的论证环节,在实践当中是可行的。一旦做到这一点,多元主体在共创一个行业的价值,而不是车企单方面塑造自己的价值,最后所谋求的认同是价值认同,不仅是对技术,产品,利益,销售这个层面的认同。

  这三个圈,第一个圈把自己车构造为媒介化属性的内容生产品牌;第二个圈是让用户之间建立连接关系,把自己的用户形成一个关系网络;第三个圈是把车和用户还原到社会系统和社会生态当中去,构造多元价值共创的生态平台。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魏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