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又传来好消息。据悉,三地目前已基本完成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并实现联网运行,范围覆盖京津冀地区68个二级及以上客运站,预计今年内达到100个。
路通,才能人通、财通。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手棋”。经过三年多发展建设,“断头路”、“瓶颈路”渐渐打通,“一卡通”、“零换乘”逐步应用,“一小时交通圈”渐成雏形,三地互联互通加紧提速。有人分享过一则体验:三年前,从保定东站到天津西站,需先从保定东到北京西,再从北京西乘车到北京南,而后从北京南到天津西站,全程大约要用两小时。现在,从保定东站到天津西站不必再绕道北京,直达只需1小时。统计显示,这些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已惠及12亿多人次、近6万家企业、200多个县市地区。“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一个愈发通畅的京津冀交通网络,正在为协同发展加速助力。
如今,京津冀进入协同发展新时代,交通一体化也迎来了攻坚关键期。如果说,过去我们下大力气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主要是在改善“硬件”,那么现在,当规划、建设等基础设施完成得差不多,则更需关注管理、服务等“软件”的完善。而推动后者协同并不比前者轻松,难度恐怕还要更大一些。毕竟三地发展水平、资源禀赋、行政区划不同,交通政策、运输服务有异。比如跨省购买客运票,财政如何结算,跨省使用“一卡通”,折扣怎么打?诸如此类的纠结,是现实利益的掣肘,反映着体制机制问题。有没有决心和魄力打破障碍和桎梏,是对有没有“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的真正考验。
所谓“交通运输”,基础在交通,目标在运输。交通一体化不只要“路”通,还要实现“运”畅,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让人、财、物等资源要素真正流动起来。近来,三地正瞄准相关机制集中发力。16日,北京运营补贴首次异地发放到了京籍老人手中,在河北的1000多名北京老人收到了每月100元的交通补贴。打破体制束缚,探索创新举措,提升交通一体化“软实力”,京津冀腾飞的“骨骼”会更加强健,三地协同发展必将迎来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