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跌跌撞撞的载客三轮车换成了舒适的中巴车;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去往城里的客车,而且一天就有好几趟,真是太方便了。”8月26日上午,今年已经高龄95岁的江苏省泗洪县金锁镇乔庄村村民朱发信高兴地说。这是泗洪县大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建设给农民出行带来的大变化。
泗洪县是一个有着105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又是一个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内陆县,广大农民对运力的需求较大。县交通运输部门围绕“三农”这根主线,坚持以方便农民出行为目标,不断进行客运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客运市场呈现出活跃有序的健康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全县城乡公交由3家企业经营,公交线路17条、城乡公交车271辆(均为中级空调车),全部安装GPS监控系统,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城乡公交市场经营秩序稳定,进站经营,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村,形成方便快捷的城乡道路客运网络,为繁荣我县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便捷、安全的交通出行条件。23个乡镇全部开通镇村公交,共投入镇村公交车155辆,经营模式为公司化经营,覆盖全县306个行政村,通车里程达1071.37公里,运营线路90条,受益群众达105万人。2012年在苏北率先实现了镇村公交全覆盖。
泗洪县交通部门本着运力与运量大体平衡,适度超前的原则,对线路布局、车型结构及运力分配进行适度调整。首先以乡镇为节点,调整营运线路和客运班次,实现客运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根据农村道路的实际情况,引导运力向安全型、舒适型、便捷型方向发展,将过去以普通客车为主逐步调整为以中、高档客车为主。10月份将新购置40辆纯电动公交车,目前,全县中、高档客车已占客车总数的90%。
谈到对镇村公交的感受,金锁镇乔庄村95岁的朱发信老人说:我不会骑自行车平时上街赶集都是靠两条腿跑去的,如今好了,公交车开到家门口,像我们年龄大的坐车还不要钱,上街赶集买点东西或卖点东西太方便了;太平镇香城村一位农民老大爷笑眯了眼:“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还能亲眼看见政府把公交车开到了我的家门口,以后上镇里到街上再也不用骑自行车了。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好日子还在后头哟”。
近几年来,泗洪县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奋力赶超,策应省政府扶持工作实现新突破。据此,泗洪县交通运输局审时度势,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县乡道路提档升级改造、乡村道路全面硬化、养护管理持续深化、服务保障有效提高”的全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新思路,全面建成公路网络体系,形成以省道为动脉,县乡公路为骨架,乡村公路为网络的交通运输新格局,
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泗洪县交通运输局、运管所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努力。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局、所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农村站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为了不乱花国家一分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每建一个客运站,运管所都要认真进行实地勘测选址,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有时甚至要跑二十多次。在施工环节,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全过程跟踪监督,不符合要求坚决返工。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每一条农村公路的建设都来之不易,倾注着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泗洪县在注重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各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为了使农村公路修一条,养一条,用一条,该县实行建、管、养一体化。认真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养护责任,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工作机制。加大路政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形成了“爱路护路光荣、损路毁路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强化路政巡查,对发现的违章建筑、乱倒乱放、破坏公路等现象及时进行了制止或清除。各级农村公路长期保持路面整洁、排水畅通、构造物完备的良好状态,确保了安全畅通。
“一业带来百业兴。”如今,随着交通道路的快速发展,泗洪人民群众精神焕发,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畅通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力地拉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从泥泞小道到砂石公路,再到沥青、水泥公路,路的形态在变,农民的思想意识也变得活跃了,生产生活方式更文明了。
金锁镇乔庄村81岁的村民索维新有切身的感受,他说:“我们农村素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看见一村庄,走得泪汪汪’……曾几何时,农民群众为出行难、行路难、发展难、致富难感到无奈与心酸;过去村里的路不好,想讲究也讲究不成,现在路修好了,村里人也开始穿上锃亮的皮鞋了;过去下雨下雪出不了村,就在家里喝酒、打麻将,现在就是下雨下雪也能外出做生意了;过去步跑或骑自行车,现在是家家户户买了电动车、摩托车,有的还买了小汽车;过去只见村民进城逛世界,现在城里人也开始下乡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