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中的“行”,曾是互联网渗透率较低领域。但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所处地理位置及个人状态得以相互结合,出行领域内的创新及变革接锺而至。当滴滴们改变了车辆及司机的供应模式,提高了市场效率,带来极大想像空间,出行领域里的最后一块版图实时公交,也正式成为出行类产品的必争之地。
28日,目前在实时公交出行领域排位全国第一的车来了,在北京举行全国发布会,对外阐述暗潮涌动的实时公交格局及发展潜力。车来了创始人邵凌霜说,没有实时公交,谈论移动出行,显然不完整。既能提升出行时间效率,又能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选择率的实时公交,它的作用将大过其他交通出行工具,同时也是出行领域发展最为艰难的一件事。
实时公交成为必争之地
2012年,国家交通运输部将北京深圳武汉等15个城市,列为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的示范城市,建设时间为5年左右。交通运输部同时决定,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之后扩容为87个,几近包括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及经济强市。显而易见,公交都市是当下的迫切需求。
但在舆论层面,近几年,比公交更受关注,是专车租车的发展。专车租车重塑司机与乘客、运营者与监管者的关系,未来还将重塑产业链的商业利益,值得期待。但风生水起的专车租车,能否有助改善目前交通现状,建树会否止步于市场效率,是个问句。在此背景之下,助力公交都市建设的实时公交出行,逐渐成为焦点。作为出行的最后一块版图,这一领域,也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28日,深耕三年,目前在实时公交领域排位全国第一的车来了CEO邵凌霜,以覆盖全国66个城市,服务4000万用户的强大后台数据,告诉所有人,车来了能为公交出行人群每天节省约11分钟时间。“等公交不再是苦事,公共交通出行选择率就会上升,之后影响的则是公共交通分担率,这符合国家目前对于公交都市建设的需求,也符合未来人群居住出行的最大需求”。
与车来了有着深度合作的广东佛山交通运输局,28日佐证这一观点。车来了在佛山用户近200万,合作以来,佛山公共交通分担率上升至35%。这一数据的背景是,在公交都市的衡量标准中,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为45%,没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为40%。
不是效率工具,而是情绪工具
公共交通在整个城市出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实时公交产生的最大作用,接近其他出行工具的总和,这些被邵凌霜视作车来了的发展基础。而相形城市,车来了对人的作用,则不限于效率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超过50个城市,面临不同程度的拥堵。城市越大拥堵越严重,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时间浪费;环境污染,和幸福感降低。邵凌霜说,“车来了主要的使用场景是室内查询及站台查询。在室内查询时,它是个时间效率工具,但站台查询,我认为这种场景之下的车来了,是个情绪工具。”
过去10年,全国媒体有关公交出行的多个报道显示,不分寒冬仲夏,人们侯车时间普遍在20分钟左右。超过1小时的侯车情况,也时有发生。车来了能精准告知公交车辆行驶途中的相关信息,时间路况乃至发车频次,包括车辆在途数量,就意味着不确定的等待,可以转化为确定的等待,侯车时间大可进行合理安排之外,也有效降低侯车不安全感。
上线香港在内100个城市,用户1亿
庞大的公交人群,显见的市场潜力,自然也引发巨头关注。诞生于恐龙阴影的车来了,除了快速发展,别无出路。先后得到雷军徐小平袁岳天使投资,以及阿里宽带东方弘道三轮投资的车来了,在2015年,进入发展加速期,城市覆盖数及全国用户总数等,在2014年15个城市及1000万用户的基础上,实现跳跃式的5倍增长。
在28日演讲中,邵凌霜也坦承,去年是车来了发展压力极大。受益于车来了已教育全国60%以上的 市场,出行类产品二次发力,先后上线实时公交服务。虽然覆盖城市总数,车来了尚有差距,但不容小视,毕竟巨头优势显著,而且平台具有协同效应,全套出行解决方案会吸引一定用户。
就此,有人称实时公交的风口来了,但邵凌霜的判断是,今年实时公交的竞争,将白热化。但即使追兵强大,邵凌霜仍将2016年发展目标设定为,覆盖全国100个城市,包括香港。同时用户实现倍数增长,达到1亿,日活1000万。
有此自信,因为在公共交通领域,信息化服务基础薄弱,数据质量差别大,精准就成为此事核心命脉,这正是车来了所长。每个城市自成一套独特的强大算法之外,车来了另有黑科技在手,邵凌霜说,“车来了在车辆轨迹挖掘和分析方面,高出出行类很多,比如出行类产品的车头经常会调来调去,需要一分钟左右才能明确方向,而车来了在每辆公交车驶出站点的时候,就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方向,包括线路。事实上,公交车行驶轨迹的识别难度还要远大过其他车辆。在去年,车来了还将这种识别速度提升了25%。”
另据了解,车来了也正尝试,将深度学习用于公交时间预测。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除了面向个人,满足用户出行、实时路况、用户和用户之间交通信息之外,实时公交产品另一项服务,是面向宏观的决策分析,如对城市线管规划、乃至交通拥堵成因进行分析,对异常道路或异常站点等进行数据挖掘,并将数据用于交通管理调度及相关决策。
这也意味着,车来了致力于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型。邵凌霜说,互联网+的概念固然热门,但要将它与+互联网加以甄别,也并非易事。如果+互联网指向的是物理变化,是对已有行业进行信息化,提升效率。互联网+,则是利用互联网,改善和颠覆已有行业的运作方式。那么,正做着+互联网事情车来了,未来在互联网+领域大有可为。
车来了可以利用用户提供的查询,对公交及交通规划等实际运作过程,提供帮助。邵凌霜说,比如车来了可以看到用户发生查询的位置,为此车来了可以知道用户步行到车站需要经过哪些路段,距离多少,这对于合理优化站点位置,将有较大帮助。也就是说,车来了除了将公交信息提供给用户,还可以更多地利用用户产生的数据,对现有公交行业产生影响。这就是车来了在互联网+领域的可为之事。
欢迎作家驻APP写作
28日发布会上,邵凌霜也谈及,在他设想中,理想城市并非穷人也有车,而是富人也坐公交。他以身家12.6亿美元的推特合伙人杰克多西为例,多西每天坐公交穿越旧金山去公司,因为公交便捷。
比理想城市更早到来的,是用户间的互助共享。实时公交产品面临大量城市基础数据维护工作。当人力物力不能抵达,车来了用户对企业的协助,就显得至关重要。这种共享方式,之初的表现形式是,有用户在两周时间内,总计为车来了拍摄了近200块站牌,以便车来了能将更精准的信息分享给更多用户。之后,则是车来了发现用户有着强烈共享需求的是乘车信息,以帮助其他乘客更好的掌握车辆信息。
这原是个试探性工作,所有人在其中最大受益是乘车信息,但不足半年,在车来了发起此项活动的5大城市,平均每天约有10万人参与分享,涉及路线800多条。这些基于场景进行自主分享的用户,被车来了称作公交侠。用户共享之外,车来了也希望未来在司机共享方面有所突破。
28日发布会尾声,邵凌霜同时宣布,车来了正在构架作家驻APP写作的内容模块。这一想法的诞生,有感于为用户提供内容的贫乏,以及作家正逐渐失去写作阵地:“我们欢迎作家一起来讨论驻APP这种写作新场景和方式的可行性,这类写作的最大优势在于,读者已在现场。车来了用户的收益是,有营养的途中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