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市政及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高效运行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的原则,吸纳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布局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强化城市对外交通联系、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网络体系、健全城市综合防灾设施,切实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城市空间拓展、经济产业发展、居住生活品质提升及生态环境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交通发展目标上,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构筑陆海空一体、地上地下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实现与省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市域内1小时的通达目标。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到46%以上。
发展策略上,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坚持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积极倡导“绿色”交通、加快交通信息化和交通指挥中心建设、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构建陆海空一体的对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由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普通干线铁路构成的多层次、互联互通的铁路网络,规划期内以铁路青岛站、铁路青岛北站为铁路主客站,建设铁路红岛站和铁路胶南站,改扩建铁路胶州北站;建设济青高铁、潍莱城际、青连铁路、青岛至海阳城际铁路青岛段、红岛至胶南城际铁路、董家口港疏港铁路、晋中南部铁路连接线工程。延续港群的布局模式,推动港铁联运,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青岛新机场,定位为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机场飞行等级为4F级。
轨道交通方面,规划期内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和东延段、3号线、4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和北延段、8号线和9号线一期,全长约268公里。常规公交方面,新建约150公里公交专用道,开展设置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交通与土地使用协调发展的体系框架。规划确定持续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逐步建立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旅游公交、海上公交、公共自行车为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通过规划组团式、多中心、职住平衡的城市发展格局,引导城市交通形成路网均匀负荷、出行就近指向等基本形态,为从源头上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提供规划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