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行业总体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8%、12.5%、10.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下降,到“十二五”末期为15.08%,低于全国同期水平1.5个百分点。
物流业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顺义空港、通州马驹桥、平谷马坊、大兴京南四大物流基地对城市运转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营业收入由2010年的45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近800亿元。“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累计建成末端配送网点260余个,智能快件箱200余组,覆盖上千个社区及高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冷库总容量达到100万吨,较“十二五”初期增长30%。
物流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数达到790家,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占全市物流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超过75%。2015年推动托盘标准化试点,实现企业完成带托盘运输超过300万板次,新增免验货连锁门店400余个,占全市连锁门店数量的38%,提高货物装卸和交接效率达2倍以上。“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趋势凸显。“物流中国”公共信息平台已服务京津冀区域近5万会员、100万车辆,有效促进物流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