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 2016首届智慧物流发展与大数据应用云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东莞市携手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研发中心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共同展开了智慧物流发展与大数据应用的学术探讨。与此同时,由携手物流开发的“货运版滴滴”——车货易也在同日正式登陆深圳。
据了解,国内路面上行走的2000多万辆货车,平均空载率高达40%,返程空载已成为行业的一大痛点。东莞市携手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则瞄准了这一行业痛点,推出了车货匹配物流交易平台,将彻底打破这一僵局,既为货主降低了40%货运成本,同时也为司机提高了约一倍的收入。
“互联网+”环境下智慧物流的发展
互联网+物流真正想改变的是物流环节中信息不对等、利益链条过长等问题,直接打通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渠道,改变旧供应链中的落后环节,帮助传统物流转型升级。
一辆货车从A地运输货物到B地,满载而去,却空载而归,这是货物运输的成本大大增加的原因。目前中国大概有3000多万辆货车,而空载率高达40%。携手物流科技公司瞄准了这一行业“痛点”,新推出了一款车货匹配APP,将打破这个僵局。“我们不做‘黄牛信息中介’,我们要联合货主车主共同构建一个标准化、信息透明、交易安全、诚信的物流交易平台。”东莞携手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伟文说道。
记者了解到,车货易物流交易平台是一款深入物流行业研究并实地考察,在“互联网+”浪潮下应运而生的车货匹配软件,从B2B到B2C的革命正能提高车货匹配的效率。该款APP分为两端——车主端和货主端,“货主”通过自助下单,发布货物订单信息,待同城的“车主”收到系统推荐消息,就可以轻轻松松享受交易对接服务。“车主”也可以随时随地尽己所能,服务他人,获取收益,俨然货车版的“滴滴打车”。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研究院王淑琴院长认为,现在很多物流服务平台并没有真正做到去中介化,很多仍然是与线下的货运部、物流中介公司合作,而车货易平台则是真正的“去中介”,“货主与司机”可以直接面对面,与滴滴、Uber差不多。
“经济圈联动”将大大降低各方成本
目前,国内处于运行中的类似物流平台约有20家,但真正运作良好的不超过5家。相对于别的平台 ,车货易最大的特点就是首创的“经济圈联动”模式,通过利用经济圈内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平衡,各地经济体量差异少,并且拥有成熟的产业生态圈的优势条件,避免了订单对流问题,将经济圈内所有车货信息整合在“车货易”平台上交易,真正有效地降低返程空载问题。
“所谓经济圈联动,从意义上是指两个层面,第一个是整个经济圈内所有城市一体化运营,将车货信息整合到平台;另一个指的就是国内几大经济圈之间,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各大经济圈之间的信息整合。目前我们以珠三角经济圈为首期发展目标,随后我们会启动周边的西南地区经济圈,然后一步步往内陆各经济圈拓展。”卢伟文解释说,车货易主要是以经济生态圈为基础,去构造这个交易平台,同一个经济圈内形成“闭环”,中短途运输过程中供需匹配程度最高,订单对流问题最少,而各方成本又能达到最低。
根据《中国珠三角物流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数据显示,社会物流总额从2010年的125.41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19.20万亿元,复合年增速为11.8%;同期社会物流总费用也从7.10万亿增长到10.80万亿,复合年增速为8.8%。 至于深圳,仅2015年1至8月,深圳市物流业增加值就达到1025.70亿元,同比增长9.75%,目前,深圳共有物流企业逾1.7万家,营收超百亿元的物流企业近10家。车货易物流交易平台以经济圈物流交互为基础,试图解决货车返程空载的行业痛点。现代物流研究中心高本河副主任认为,这种“互联网+物流”的新模式将有望助力传统物流行业转型升级,降低行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