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备受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落下了帷幕,全球近200个缔约方顺利通过了《巴黎协定》,伴随着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手中的“小锤”敲下,这场被称为“人类最后希望”的会议最终尘埃落定。至此,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终于有了全球性的协议。而在巴黎大会期间,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态度,无疑是此次大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最终我国的郑重承诺,不仅直接促进了协定签订,也彰显了未来中国重拳减排的决心。
巴黎气候大会现场
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承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高达65%的减排目标受到了一致好评。与过去每一届气候大会有所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国家不再认为减排一定会影响经济增长。相反,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只有抓住机会才能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中占得先机。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这一比例,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履诺成本?无疑考验者所有中国人民的智慧与魄力。回过头来看,对于中国来说实现这一目标,归根到底仅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大幅降低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另一个就是提升森林蓄储量。
作为全球用电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的煤炭发电占高达70%以上的份额,清洁发电的思路必然是未来发电行业的唯一出路。就在巴黎大会召开期间,国务院就出重拳,决定对燃煤发电厂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幅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真正意义上能够作为可大面积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必要的前提是此能源来源也必须是无限的且还要兼顾使用成本。所以相对于风能、核能而言,太阳能发电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而在全球碳排放比例中占据25%的交通排放,更会是接下来全球所有国家减排治理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64亿辆,未来有望突破4亿辆大关。数量如此巨大的汽车保有量,除了对交通通行带来挑战之外,交通能源消耗则更为惊人。目前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60%,而这其中的60%又全部通过南海运输到国内。不管外界如何非议,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传统交通工具已成为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汽车业爆发性的增长,除了污染之外,能源安全与地区安全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国家将大力加强充电设施的推广
在做了多年汽车大国的中国汽车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终于有望带领整个行业一雪前耻。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寄于厚望。实际上,不管是2009年的“十城千辆”计划,还是2013年年底,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四部委发布的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通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不仅关乎着中国汽车工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而且在减少碳排放以及应对能源安全方面的作用更加巨大。而仅去年一年,全国就密集出台了多达70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及规划文件,也可以看出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力度和决心。
在刚刚公布的《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中,不仅直接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数量,而且还专门针对充电设施建设提出要求。新的意见稿,还罕见的提升了技术门槛,为真正有技术的汽车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截止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在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连续7年位列全球第一的基础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的局面已然成为定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从5月份开始,已经连续6个月稳坐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宝座。如果不出意外,在中国汽车工业60多年的历史上,首次年度汽车销量第一的头衔,也将落入比亚迪的手中。
而全球汽车行业巨头似乎也已觉醒,目前,美国部分州、德国、英国在内的零排放汽车联盟(ZEV)成员一致承诺,在2050年全面禁止汽油和柴油车型的生产与销售,专注发展新能源汽车。
未来光伏发电与新能源汽车势必成为中国应对气候挑战的重要举措。而从今年的广州车展上,来自全球所有汽车品牌的多达60款的新能源汽车纷纷参展,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国乃到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模式已经开启。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的中国,明确采用清洁发电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两手抓的策略,或许全球持续讨论了20多年的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真的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而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所有与笔者一样,爱好与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人士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