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各地物流供求,改变以往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浪费。”西湖畔秋色如画,公司技术总监唐天广意气风发。每天有数十万名司机与货主通过货车帮软件界面发布信息,产生运费交易额近50亿元。“这将是一场漂亮持久的公路物流‘变革战’。”
而此时在货车帮发源之地贵州,物流行业也正经历一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蜕变之旅。
为何要变?
省发改委找到了遏制目前贵州省物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一直以来,贵州物流主要靠公路运输,比重占到整个行业的90%以上,方式过于单一,利润空间狭小。”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张平认为,痛定思痛,必须走集约式道路,将物流业“化茧成蝶”为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一体化的复合型新产业。
今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重点,逐步将贵州建成西南重要物流枢纽和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
一份关于建设全省物流立体网络的规划也即将出炉。
记者从省发改委起草的《贵州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基本思路》里看到,贵州省计划按照各地区特点,构建由核心圈、集聚区、走廊、节点组成的未来物流空间发展格局。
为给予物流业良性的成长“土壤”,该研究报告还提到,要减少政府行政干预,鼓励物流企业创新,完善各种要素的保障机制,科学统筹物流运作,最终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省物流服务市场。
润物细无声。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版图的驱动下,阳光、养料、水分源源不断灌注,贵州大山中被冻僵了的物流行业渐渐苏醒,焕然新生。
对外,打通渠道,飘洋过海。
7月1日,载满了轮胎的集装箱,从贵阳市改貌火车站出发。在接下来半个多月时间里,贵州制造的商品首次踏上川黔铁路、渝新欧国际班列,经过4个国家,最后抵达1.2万公里之外的德国杜伊斯堡。
同一日,首趟黔深欧国际海铁联运班列也从贵州高原飞驰而出。
跨境陆路和海路的开放,从此接通贵州省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便捷物流大通道,也极大降低了费用。“以前每个海运集装箱的运输成本是1.2万元,现在只需要9000元。”张平说。
1个月后,湛江港至贵州中心站首发直达特快集装箱专列驶出,开通了贵州省至东盟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物流,运输时间节约将近10天。
对内,登顶“云端”,四通八达。
货车司机对“货车帮”软件爱不释手。这个平台每日显示货源信息数近300万条、减少1000万公里的货车空驶消耗,去年为全中国的司机节省燃料100亿元。
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手段,贵州现代物流业中的两颗新星冉冉升起——“智慧物流云”和“智能公路港”。
首创中国公路港物流平台模式的传化集团,在贵阳布局全国十大智能公路港枢纽之一。今年年内投入运营后,预计入驻物流企业3000家,司机配货时间将从原来的6天至7天缩短到6小时至8小时,直接降低物流成本25%。
国际物流巨头普洛斯近年来致力于“多式联运新型物流生态圈”探索,首个实验便是联手贵州最大的民营物流企业穗黔物流,共同打造的“马上到”智能公路港。
集约式的现代物流模式在此展现无遗:“港口”囊括货运信息交易中心、货运专线联盟、停车场、金融服务等业态,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现代物流服务。
抬头仰视贵州日趋成型的物流网络,不同功能和性质的新型物流园区不断出现,
星罗棋布、纵横结合,遵循集约原则整合当地资源,成为支撑全省现代物流业牢不可破的重点节点。
依托南下两广、北上西南的区位优势,黔南州守住青山绿水,抢建出海商贸物流“洼地”,目前在建的现代物流项目多达62个。
因地制宜,黔南州开始规划商贸型、周转型、配送型等各类物流中心——
都匀市建设物流总部;
贵定县昌明园区建设广货北上进西南、黔货南下入两广的集散“分拨”中心;
福泉市、瓮安县建设以工业物流、危化品物流、矿产品交易物流为主的商贸物流中心;
龙里县、惠水县、贵定县面向贵阳乃至全省消费者建设高端购物休闲度假中心、生产和生活性物质集散和配送中心。
向西,黔西南州地处贵州、云南、广西交界“锁钥”之地,该区域将目标瞄准“黔滇桂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
在黔西南州发改委绘制的“十三五”蓝图中,一个服务黔西南、面向北部湾、连接滇黔和成渝的“物流之城”跃于纸上:该州将建设以兴义市为枢纽,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望谟等重点城市为节点,现代物流园区为载体,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