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但是,传统公交车不准点、乘车拥挤等问题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为了满足市民对公共交通不同层次的需要,深圳鼓励推出了“协议定制班车”,而滴滴巴士等“互联网+”公交产生的新型公交形式,让“人等车”变成了“车等人”,提升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来深圳参加第二届公交都市发展论坛的滴滴巴士总经理李锦飞。
“城市交通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模式,目前,世界各国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公交主导)与‘以车为本’(小汽车主导)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李锦飞认为,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具有节能、环保、集约、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李锦飞表示,出行是中国民众每天都要面对的“痛点”,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互联网+交通”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滴滴巴士于7月16日正式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运营,目前,已经在北京、深圳两座城市开通了700多条线路。深圳滴滴巴士每天提供500个以上的班次服务,推出后累计服务50万人次。最近,滴滴巴士在深圳还正式推出了深港跨境快线、机场快线、高铁专线等,其中,深港跨境快线有51条线路,每半小时就有一班。
对于滴滴巴士未来的发展,李锦飞谈到,到今年底前,滴滴巴士将投入5亿元,主要用于依托滴滴出行的大数据技术平台,提升现有公交服务体验,从线路规划调整、运营效率提升、智能调度监管与出行信息服务、服务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进行“互联网+”全面升级。
“以前是人等车,而现在是车等人。乘客提前预定座位,到指定地点乘车。目前,滴滴巴士还在做前期技术投入、客流培育,班车上座率已达50%。”李锦飞透露,滴滴巴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乘客买了票,但未按时到约定地点上车,今后将通过完善APP服务、改善车身识别等方式来解决;另外就是推出滴滴班车停靠站,方便司机与乘客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