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物流信息化领域有很多概念、技术、应用被炒得火热,记者感触也最深。比如,互联网思维如何引渡到物流领域,怎样应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怎样融入物流领域,用何种策略使需求和技术完美结合?同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两化融合”、德国工业4.0、O2O这些规划、概念何时能够落地生根,并让业内看到累累硕果,这些或都透视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于是,开路者不畏荆棘已然上路,物流信息化再升级,智能化如潮涌动。
马云说“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那么,物流业如何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发展融合,实现梦想,创造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一:互联网思维
首先,记者想从互联网思维说起。虽说对于互联网人们并不陌生,但互联网思维的玄机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参透。如果用一句话或是一些关键词可以概括的话,诸如“长尾效应”、“捡芝麻”、“体验为先”、“免费”、“粉丝经济”等词汇都可以说明一些道理。当然,应用互联网思维运营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小米算比较典型,阿里更有说不完的成功互联网逻辑。在这样一些互联网思维和逻辑推动下,中国电子商务实现了快速发展,供应链也加速了变革。在2014年,传统的制造业、零售业,借鉴和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跨界整合的步伐不断加快。
虽然融合有益,但必须将跨界的理念进行一定的消化吸收。记者发现,2014年大量涌现的物流信息平台都带有盲目性,功能同质化现象严重,不用问,很多都是在跟风。在采访江苏亚东朗升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监丁西凡时,他的阐述记者非常赞同。
他认为,物流企业不能只为追求互联网思维而为之,套用现有互联网企业经营中的“屌丝经济”思维到物流业务运营上是非常不科学的:一个是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另一个是边际成本很高,直接套用肯定不适宜。所以,物流业不可能为了互联网而不用支付车、司机和燃油等费用,光靠一张虚网、一个APP软件毫无意义,幻想能够完成车货对接不可能,坐收渔利也就更加不现实。
而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记者认为,一般的电子商务营销的多是消费品,目标客户是家庭群体,通常购买者和支付者都是个人,但物流企业尤其是货运物流业客户却是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会选择熟悉、协议的物流企业进行一对一个性化业务合作。除非先进的产业园区可以随时像“打的”一样叫到物流车辆,而后大批量随时运送货物,但目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的零散需求也不能形成规模,进行平台化操作价值不大。
因此,真正用好这个思维必须建立在对需求的深度把握上,要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行业,建立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媒介形成高效率的物流交易、信息沟通平台。海豚科技为林安物流园区开发的信息平台就是较优秀的案例。
关键词二:移动互联
马云一句关于实现梦想的话,对于一切创新实践都适用。2014年初,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的商业模式O2O炙手可热,于是2014年也被称为O2O元年。在这一年,京东联合实体店展开攻势,国美、苏宁等纷纷发布O2O战略,从在线销售逐渐延伸至线下实体店,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便更加受重视。因此,总结2014年物流信息化的创新之举,记者认为必须围绕移动互联这一重心展开。
物流业借助移动互联实现快速发展,总计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使配送更具时效性,二是使服务更具便利性。所以,做好移动互联这篇文章一要拼技术,二要拼对客户需求的认知和把握。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是最直接的应用,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都是使移动端实现快速互动交流的最好工具。一时间,APP、微信客户端开发和上线成为物流终端服务领域的主要焦点。
其中,企业物流和快递物流走在最前端:“酒快到”APP是酒仙网推出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工具,承诺9分钟送达;顺丰APP完善最后一公里服务,可以通过微信、来电显示等渠道推送快递员照片,其便利性和亲近用户的一系列举措受到较多好评。而货运物流APP伴随信息平台的火热逐步走进物流领域,以物流指南、车旺、拼货郎、骡迹物流等为代表的品牌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多数功能聚焦于找货、找车,基本是货运信息网的移动端导流,仍需深入的探索,但从推广效果看,APP的应用能够提升物流效率,提高信息透明化程度,减少资源和信息不对称、不匹配的情况,将物流业小、散、乱格局,难以规模化、集约化等问题,进行了较好的认知和归纳,对于问题的解决非常有利,是较有价值的尝试。
不管是借鉴互联网思维还是依托O2O模式拉动,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我国物流信息化总体来说都顺应了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大势。随着德国工业4.0概念的春风吹拂,我国也在物流信息化、物联网等相关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记者笃定,2015年物流信息化将再上台阶,深度变革趋势也将更加明显。